國際航協日前發布的盈利預期報告顯示,2017年選擇搭乘飛機作為出行方式的旅客將超過40億人次,貨物運輸總量將超過5800萬噸,全球航空運輸業的從業者數量將達到6300萬。航空運輸業可謂全球貿易發展的引擎,為27000億美元的經濟活動保駕護航,占全球貿易量的三分之一。
國際航協理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德·朱尼亞克表示,今年對于航空運輸業而言又將是一個成果豐碩之年,貨運與客運需求都高于預期。航空業的基礎要素——安全、可持續性以及財務業績都處于穩健狀態。在安全方面,國際航協發布的2016年商業航空運輸安全報告顯示,去年共有38億旅客搭乘4040萬次航班安全出行,重大航空事故率為0.39,表明航空出行更加安全。對于長途旅行而言,航空出行仍然是最安全的方式。
在可持續性方面,去年是國際航空業載入史冊的一年。第39屆國際民航組織大會通過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全球航空運輸業碳中和方案及減排計劃”。全球航空運輸業碳中和方案及減排計劃引領航空業的可持續性發展,距2020年實現碳中和增長目標又邁進了一大步。
在財務業績方面,今年全球航空業預期收入為7430億美元,預期凈利潤為314億美元。全球航空業直接就業崗位達到280萬個,投資者獲得了高于成本8.8%的可觀回報。強勁的需求促進了收益增長。一方面,疲軟了6年之久的航空貨運需求開始回暖;另一方面電子商務以及藥物運輸貢獻了7.5%的需求增長率。客運需求今年有望增長7.4%,載客率超過80%。
為確保國際航空運輸業的可持續發展,國際航協呼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預計到2035年,全球航空客運量將達到72億人次。屆時,現有基礎設施規劃無法滿足行業需求。歐洲航空安全組織預計,2035年歐洲機場只能滿足預期需求的88%,不完善的基礎設施給歐洲造成的經濟損失將達到2450億歐元。業內專家指出,航空運輸業需要獲得足夠支持,在成本合理支出的前提下,行業的服務質量達到顧客期望值時,航空經濟才會騰飛。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