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館的智能制造主題館,是3日首次亮相于第十一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也是本屆東北亞博覽會的突出亮點。在這里,智能機器人、智能家居、3D打印、無人機、新能源電動汽車、復興號動車模型等一大批國內外高端制造產品集中亮相,全面展現了我國乃至全世界智能制造領域的高端裝備。
一位參展商正在向觀展者介紹機器人展品的特點和優點。孫建一 攝
無人車、無人機與快遞員“搶飯碗”
提到快遞運輸,很多人想到的都是與我們直接接觸的快遞員。你知道嗎?隨著物流業和科技的發展,目前,無人機和無人車、機器人都在與快遞員“搶飯碗”。
智能配送車,是京東物流推出的一款主要應用于城市配送的小車。從外形來看,無人車看起來更像是孩子們玩的玩具車。這么小的無人車如何在大城市中躲避車流、人流,精準地將商品送到顧客手中?對此,京東物流市場部經理王金洲稱,智能配送車目前還只能應用在簡單的交通環境中,比如大學校園,大型的寫字樓內等地,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當配送車設定好程序后,獨特的避障功能會令其自主選擇道路。雖然智能配送車還未在各大城市中推廣、應用,但目前,已在北京成功完成了第一單配送。城市里使用智能配送車,鄉村地區便可利用無人機送貨。王金洲稱,因為很多山區道路崎嶇,送貨車想要進去其中往往需要繞很遠的路,既浪費人力、物力又浪費時間,使用無人機送貨,則可以選擇最短的路徑,提高送貨速度、節省人工。目前,無人機送貨主要應用于4—6線的交通不便的城市。
可見光長焦鏡頭拍攝范圍達3公里
大變倍高清電動長焦鏡頭、180度大視場超高清成像智能監控與警告系統、紅外熱像儀、黃大年重載無人機、“復興號”動車組高速馳騁……智能制造主題館里,高科技產品云集、高校、科研機構的數個實驗室聚集,給觀眾帶來一場前沿科技盛宴。這里有拍攝范圍在3公里以外的可見光長焦鏡頭,也有3秒鐘即可打印一種激光名片的打印機。
參展商張有林告訴記者,可見光長焦鏡頭秉承中科院長春光機所多年來長焦鏡頭設計及工藝經驗,專業高端監控領域涉及的高清電動變焦長焦鏡頭。當然,如此高清的鏡頭不是用于自拍的,也不是用于拍電影的,主要是利用魚邊海防、夜視作戰、反恐等方面。怎么樣,聽起來是不是覺得特別高大上?
在智能制造主題館,高大上的展品豈止是這一件。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把“衛星”都搬進了展區。說到“衛星”,很多人都會覺得它在遙遠的天上,離自己太遠。雖然距離很遠,但衛星卻與人們的生活很近,每天看的天氣預報、開車用的地圖導航,都離不開衛星。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張博告訴記者,今年,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預計再發射5顆衛星,并計劃到2030年在天空網中打造一個由138顆衛星組合而成的“衛星星座”。
環境感知機器人可應用于無人駕駛
如果說衛星和應用于邊防的長焦鏡頭離老百姓的生活有點遠,那么大家可以去看看吉林大學帶來的機器人,絕對是高科技最直觀、簡單的展現。
吉林大學博二學生王剛告訴記者,此次他們帶來的機器人可以自己編程,機器人可與人互動。當有人在側面與其說話時,機器人會像人一樣,把頭偏向說話人的方向,當你覺得聽不清對它說大點聲的時候,機器人便真的像聽懂般的提高了“說話”的音量。除了機器人,吉林大學擺在展區的一臺形似大炮的“武器”格外引人注意。因為,每當人們靠近它時,旁邊的電腦屏幕上便會顯示出數字。1.50、1.6、1.87……很多人猜這是測出的身高數據,也有人說這可能是身體的某些數據比。但王剛告訴記者,大家有這種想法完全是想多了。因為這些數據僅僅是顯示“大炮”上攝像頭與人的距離的數據。這些數據顯示在現在看來,似乎用處不大。但當這套系統應用于汽車上時,卻會起到很大的作用。王剛告訴記者:“人們口中的大炮其實是一臺環境感知機器人,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身上的雙目攝像頭采集信息數據,通過一系列算法得出人與其距離。未來,主要應用于無人駕駛和雷達導航系統化。”除了一流的科研機構,眾多國內外名企同樣是智能制造主題館的一大特點。大家都借助這個國際化平臺,展示最先進的科技成果,尋求更多合作,助力傳統企業升級改造。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