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報道稱,中國企業正在接待用和家用機器人領域加強攻勢。正在柏林舉行的“IFA2017”家電展上,中國企業的展品尤為引人關注。中國政府提出“中國制造2025”產業振興政策,著手大力培育機器人產業。日本企業一直把機器人領域視為“看家本領”,中日企業在這一領域的競爭或將越發激烈。
接待用和家用機器人被稱為“服務型機器人”。在IFA展會上,展出服務型機器人的企業中約9成來自中國,日本企業難覓蹤影。
很多觀點認為,目前中國企業推出的機器人在品質方面“還處于發展階段”。但在工業機器人方面,中國美的集團把德國大型機器人企業庫卡收歸旗下等,中國企業正積極實施并購。有觀點指出,“(中國企業)吸收技術的速度超出預期”。
印度的調查公司MRFR預測,到2022年全球服務型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目前的2倍,增長至200億美元。目前在全球市場上擁有高份額的企業很少,競爭剛剛展開。中國企業正通過參展IFA等提高知名度,加速搶占全球市場。
報道稱,另一方面日本企業難以確立地位。日本和中國一樣面臨著少子老齡化和人手短缺問題,因此對服務型機器人的需求也在不斷加大。
在家用機器人方面,軟銀集團將發展人型機器人“pepper”。長崎縣佐世保市的主題公園豪斯登堡將在待客和烹調方面積極采用安川電機的機器人提升生產效率。夏普也在向普通消費者銷售可以與用戶進行會話的機器人型手機“RoBoHoN”。
不過日本企業經營的服務型機器人大都局限于國內市場。與勇敢走向全球市場的中國企業形成鮮明對比。
經營人形服務型機器人的蘇州穿山甲機器人設立日本法人,已經向豪斯登堡等供貨,顯示出積極開拓日本市場的意愿。
報道指出,在工業機器人方面,日本企業已經確立了一定地位,安川電機躋身全球4強。在服務型機器人領域日企能否也顯示出存在感呢?這就要求日本企業具有著眼全球市場的產品研發與營銷戰略。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