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Watch 的優點很明顯:例如各類推送通知設置好了會很實用,例如提醒你別坐太久,如果你喜歡被人關注的感覺,那么優點還可以加一項回頭率。但是它的缺點也很突出:例如電池不是特別夠用,例如響應不夠快。
目前的 Apple Watch 操作系統上,所有的應用程序實際上還是跑在 iPhone 上,沒法在手表上直接運行,使得運行效果大打折扣。針對這個問題,蘋果在 WWDC 2015 大會上給出了方案:發布全新的 watchOS 2, 在這個第二代系統中,開發者可以為 Apple Watch 打造的原生應用。
讓應用直接跑在 Apple Watch 上,不用再通過藍牙來回在手表和手機上來回傳輸應用數據,自然會讓整個手表用起來速度更快。
蘋果在官方網站闡述了原理:含有代碼和源 (code and resources) 的 WatchKit 擴展并沒有被放在 watchOS 1 的手表應用內,而是被放在了其相對應的 iOS 應用上,由 iPhone 運行后再將結果傳輸給 Apple Watch。
結構圖
而在 watchOS 2 上,WatchKit 擴展被移到了手表應用中, 而且不僅僅在手表應用內運行,還在手表應用內傳輸數據。這樣就減少了手機和手表之間的消息傳遞,不僅使得 Apple Watch 的應用運行速度加快,而且即使當你的 iPhone 不在身邊的時候,Apple Watch 里面的應用也可以獨立運行。
結構圖
但是為什么蘋果一開始不這么做?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出于對續航的考慮。在 Omni Group 負責 iOS 應用開發的 William Van Hecke 在接受 Wired 采訪時說道,這是蘋果考慮到當前的技術水平所做出的決定,通過把運算的工作交給手機,減少手表電量的負擔。
可以說,目前 Apple Watch 的運行狀態是蘋果對能耗和性能進行權衡后的一個折衷方案。
當大家都在抱怨 Apple Watch 的續航的時候,Van Hecke 反而認為 Apple Watch 的目前的電量還好,反倒是 iPhone 的電池因為要不斷承擔手表上應用程序的計算工作導致電量消耗很快。
事實上,在和幾位已經用了一段時間 Apple Watch 的同事聊起這個問題時,他們都覺得,應用啟動是會慢點,但是并不會對整體的使用體驗帶來太大影響。
所以讓程序直接跑在 Apple Watch 上并不是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手機的電池續航或許會因此有所提升,但是如果手表自己承擔運算工作,電量恐怕會耗得更快。
也就是說,更流暢更有趣的 Apple Watch,有可能是以犧牲寶貴的電池續航時間來實現的。
對于這一點,Van Hecke 的比喻是:“這就像你從小公寓搬進了大房子,空間變大了,但是你的東西也變多了,所以對你來講活動空間并沒有變得寬敞?!?/span>
Wired 則對這個比喻進行了進一步的延伸:
一開始開發者和用戶都被困在了大房子里的箱子里,如今箱子打開了,大家在大房子里蹦蹦跳跳當然玩得更開心,但是總免不了弄臟地板。
蘋果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既要帶來更好的體驗,也得限制開發者寫出太耗資源的應用。
(審核編輯: Doris)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