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十面霾伏”頻繁造訪、水污染事件屢見不鮮;當空氣凈化器、凈水器成為家庭必備品……業內專家呼吁,建立多渠道、多層次、多元化的環境經濟體制,更加有效地推動工業與環保協調發展。
近日在中國工業環保促進會主辦的“中國工業環保與綠色金融論壇”上,中國工業環保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李英冀表示,工業領域“綠色發展”任重道遠。因此,要吸引社會更多的目光和注意力,撬動民間資本,構建綠色金融體系,有機地把金融界、工業界、環保界的各種資源整合起來,建立多渠道、多層次、多元化的環境經濟體制。
東江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陳曙生說,目前我國工業環境污染形勢嚴峻,主要表現為空氣質量較差、水污染嚴重、固廢污染事件不斷,而環保投入不足是出現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在“十三五”期間,環保行業將需要巨額的資金投入和國家政策的傾斜。
專家認為,工業領域環保項目具有前期資本開支大、投資回報周期長但盈利相對穩定的特點。基于這一特殊屬性,需要探索特色金融服務模式予以支持。中央人民政府駐港聯絡辦經濟部副部長雷海秋表示,內地環保行業可以多與香港環保行業進行交流,探討合作。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實施過程中,內地環保企業也可考慮在香港設立對外投資平臺。
(審核編輯: 智慧羽毛)
聲明:除特別說明之外,新聞內容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分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