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到常見的無人機,大到為高鐵車身自動噴漆的巨大機器,在長沙雨花經開區,你都能看到。作為全省惟一的機器人產業集聚區,這里有150多家機器人企業“同園競技”,2017年,這里機器人及智能制造業產業規模預計突破200億元。這個集機械、電子、控制、傳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學科先進技術于一體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正在乘風飛翔,撬動著長沙經濟發展的轉型升級。
集聚效應明顯雨花經開區打造機器人全產業鏈
“近年來,園區大力引進機器人集成應用產業,吸引了眾多企業入駐。目前園區的機器人企業已經超過150家,形成了完整的機器人上下游產業鏈,包括機器人培訓、研發、銷售等,集群效應明顯。”長沙雨花經開區招商合作局局長余忠介紹,園區是全省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機器人產業集聚區,未來將帶動形成一個百億級的智能裝備產業集群,成為推動長沙智能裝備領域和湖南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增長極。
“公司今年5月投產,8月與中車簽訂了1500萬的訂單,為其生產高鐵車身自動噴涂設備。”湖南省泰達機器人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新嘉告訴星辰全媒體記者,目前公司員工只有28人,但產值已超過4000萬。深圳市泰達機器人有限公司是全國數一數二的噴涂系統集成商,泰達機器人制造是其子公司,目前承擔了所有智能裝備的制造。
“之所以在長沙設廠,并將智能裝備制造中心從廣東遷到長沙,主要是考慮到長沙的交通便捷、房價較低、園區產業有集群優勢、政府有各項支持政策等。”李新嘉說。
從量到質突破核心關鍵技術
機器人產業普遍存在本體制造受制于人、智能系統集成解決方案人才稀缺等問題,風口之下,高端資源引進、核心零部件和關鍵技術突破,是長沙為實現機器人產業持續努力的方向。
“這條生產線耗時三年研發,投產后,原來需要十多個人完成的工作量將縮減到3個人。”在湖南創研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內,一條工業機器人集成生產線正在有序運行。這家從廣州搬來的公司,集研發、設計、制造、銷售、服務為一體。公司市場總監舒暢介紹,未來兩年,公司預計還將推出12至15條生產線。
湖南馳眾機器人有限公司內,一個完全由公司自主研發的無接觸感應供電系統即將推出。公司總經理袁志勇介紹,馳眾是湖南第一家把移動工業機器人出口到國外的企業,上半年已實現產值3700萬。這個耗時近一年研發的系統,投入應用后預計可以節省三分之二的成本。
“量做起來了之后,就要做質,要強化產業鏈。”雨花經開區招商合作局局長余忠說,隨著機器人全產業鏈的逐漸成形,園區將逐漸把關注重點轉移到高端資源、高端項目引進以及對產業鏈核心環節的滲透。
未來三年機器人產值預計超500億
作為未來經濟增長的新動能之一,機器人產業的發展被寄予厚望。2014年,長沙市發布《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提出大力開展工業機器人生產示范應用推廣,產學研用相結合,以市場需求吸引系統集成商和本體企業落戶,最終形成產業集聚,為長沙發展機器人產業提供方向。
面對機器人四大家(瑞士ABB、德國庫卡、日本發那科、安川電機)首輪布局完成,以及國內北上廣深等城市的先發布局等挑戰,近年來,雨花經開區依托長沙市工程機械、汽車及零部件、軌道交通、電子信息、煙花爆竹等多個千億產業集群,確立了“以推廣應用為先導、以市場換產業、以本體引集成、以集成促集聚”的發展思路,著力發展機器人集成應用領域,并依托龍頭企業引領,吸引上下游關聯企業和科研機構快速集聚,形成了“龍頭引領、人才支撐、產業集聚”的良好發展態勢。
目前,雨花經開區已經集聚長泰機器人、泰達機器人、馳眾機器人、創研自動化等機器人研發、集成企業,以及以比亞迪、長泰智能等為代表的一大批機器人應用企業。余忠介紹,隨著150多家企業的落戶和以航天科技集團(第九研究院)、湖南省自興人工智能研究院、長沙智能機器人研究院、連碩教育為代表的技術研發和技術人才培養基地的建成,園區已初步形成了機器人產業專業集群,未來3年內產值將超過500億元。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