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博會場館門口,一個1米多高的機器人“艾米”被眾人團團圍住,“艾米”一邊回答眾人的提問,一邊調整表情和動作。平時,機器人“艾米”在醫院主要有導醫、記錄病案、協助醫護等主職工作。
市民在體驗虛擬現實場景設備。王艷攝
記者在健博會現場了解到醫學界鼎鼎大名的“人機大戰”賽事,體驗到目前全球領先的腫瘤人工智能決策支持系統。
杭州健培科技有限公司產品部總監周彬波告訴記者,閱片機器人就像是當年的“阿爾法狗”,與在三甲醫院擁有15年放射科經驗資深醫生高手過招,同樣一張X光片,醫生診斷需要用時7分鐘左右,而閱片機器人僅在1分鐘以內就完成了診斷。周彬波表示,借助人工智能,實現精準診療,提高醫生的診斷準確率和工作效率,降低醫學診斷失誤,已是大勢所趨。
杭州認識科技有限公司的高級副總裁于盈介紹,機器所具備的云計算能力、多線程并發技術,使得機器同時聯系成千上萬個病患,或者上萬個病患同時聯系一個醫生成為了可能。在虛擬醫生的協助下,醫生可以公開其電話號碼,而老百姓通過求助智能隨訪助手,可得到實實在在的方便與幫助。
隨著社會老齡化、城鎮化進程的加速,腫瘤已成為世界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百洋智能科技展位負責人程紅兵告訴記者,“Watson腫瘤”解決方案是全球最領先的醫療人工智能方案,學習了非常龐大的文獻與頂級腫瘤機構的優秀案例,在美國紀念斯隆凱特林腫瘤中心(MSKCC)進行了深度學習,可以基于循證醫學為醫生提供不同患者的個性化、精準的治療方案或建議,幫助腫瘤醫生和臨床團隊做出精確的治療決策支持。
據介紹,醫生只要在“Watson腫瘤”系統中輸入患者的個人信息和癌癥分期、局部復發、化療方案、病理分期、癌癥轉移等多項具體情況后,系統就會快速給出治療方案,包括推薦方案、考慮方案和不推薦方案。同時,還會在提出的每一種建議后面,注明出處和依據,供醫生參考;當醫生選定了某一種治療方案之后,它還會給出采用此方案的病例數、生存率、不良反應發生率等相關信息,幫助醫生總體評估該方案的療效與風險。
另外省內各大醫院均設有展位,展示當前各類先進的在智慧醫療領域里的運用。記者在省立同德醫院展位前看到,一位市民正在體驗用于神經、精神心理治療康復的虛擬現實場景庫,佩戴上體感控制器、頭戴顯示器、定位傳感器、耳機等設備后,他不由自主地上下揮動著手臂,工作人員介紹,該設備是利用計算機模擬,產生一個三維虛擬世界,提供使用者關于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的模擬,仿佛是在進行康復治療訓練,適用于治療運動功能障礙、睡眠障礙、失眠、產后焦慮癥、認知障礙、癡呆等幾十種病癥。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