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埃斯頓機器人工程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作人員正在加緊生產機器人產品。該公司機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統業務收入年增速保持百分之百左右的增長。
走進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南京埃斯頓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仿佛進入了一個“人機交互”的世界。為數不多的工人正對一臺臺型號、外形、功能不一的工業機器人進行調試,很快,這些機器人就將發往全國各地的制造業工廠,在折彎、碼垛、焊接、3C產品抓取等崗位“上崗”,取代人工勞動。
除了造機器人,埃斯頓也積極打造“智能工廠”。如今,在這家企業的一些項目車間,借助移動互聯網、智能傳感器、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生產全流程可感知、可監控、可追溯,一旦有設備壞了,“智能工廠”可以像醫生一樣自我診斷。隨著機器人智能制造系統研發的日益成熟,在不久的將來,“用機器人造機器人”將在埃斯頓的車間里成為現實。
近年來,南京埃斯頓已研制生產出數十種規格的工業機器人,自主知識產權化率達到75%以上,行業影響力越來越大。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13年開始示范應用、推向市場以來,埃斯頓機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統業務收入每年都有百分之百的增長,今年預計依然會保持這一增速。
如今,在江寧開發區內,已有包括埃斯頓機器人在內的智能制造企業1000多家,覆蓋汽車制造、智能電網、高端裝備等相關行業,打造了江蘇省高檔數控機床及智能裝備制造業創新中心等平臺,智能工廠、智能車間數量占全市“半壁江山”。
在智能電網產業領域,江寧開發區的南瑞、國電南自、南瑞繼保等企業先后獲批省、市級智能工廠或車間。其中,南瑞繼保車間累計改進工藝七八十項,核心工裝、調試都已實現自動化、數字化,累計實現產值40多億元,目前6條生產線上操作人員僅70人。群創光電公司主要從事液晶模組制造,原本人工環節多、良品率存在瓶頸,通過引入自動檢測設備代替人工檢測,并將生產設備接入互聯網,實時掌握設備運行狀況,如今產品質量得到了極大提升。
除了智能電網、高端裝備等這些尖端產業,傳統產業也在不斷提檔升級。音飛儲存公司通過“機器換人”和“互聯網+”,辦成了國內最大的智能倉儲設備企業。如今,企業生產線上不見幾名工人,機器人抓取型材切割、焊接、碼放,完成四五道工序。貨架倉儲可根據“菜單”選取貨品,再由穿梭車、升降梯貨箱放歸原位,實現從“人找貨”到“貨找人”的轉變。如今,江寧開發區企業技術改造投資占重點項目總投資的比重已超過30%。
江寧開發區管委會主任李萬平介紹,智能制造是工業邁向中高端的關鍵所在。近年來,江寧開發區在產業方向上向智能制造聚焦,在產業政策上向智能制造傾斜,在人才資源上向智能制造集中,以智能制造為主體的先進制造業占工業比重已經達到90%以上。
目前,江寧開發區已打造空港經濟開發區、江蘇軟件園、無線谷、九龍湖總部園等個性化功能平臺,落實并配套各級引導資金,加大對智能制造和產業升級的財政扶持力度;同時還通過推廣裝備智能化改造等手段,幫助企業提升智能化水平。智能制造已成為開發區轉型升級的新“引擎”。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