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智能成為各個領域最熱門的話題。在尚屬于傳統制造業的汽車領域,不僅要在硬件制造上鍛造產品硬實力,更要追求新的智能體驗等軟實力,如無人駕駛、新能源、智能網聯等。技術產業最需要的便是不斷地科技創新。這一點,北京現代給了我們很好的詮釋。
越過整齊忙碌的車間,徑直往里便是位于北京現代第一工廠內的“常鋒機器人創新工作室”。小小的房間里有兩面墻被專利證書等榮譽覆蓋,剩余一半的空間被造型各異的機器人占據。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廢棄后經過改造再利用的能寫一手漂亮楷書的機器人。
小小的紙上,機器人所寫的每個字一筆一劃都停頓適中、力道正好。據介紹,機器人手臂的每一次移動都是通過編程精準定位實現。整個車間流水線作業的很多環節都是靠機器人完成的,機器人的研究正是為整個工廠更先進的機器人技術所準備。
值得一提的是,常鋒和同事們還充分發揮刻苦鉆研的精神,提升技術能力,來對線路進行維修,并將故障編訂成書,便于更多技工師傅檢修。常鋒說,最關鍵的是要能靜下心來,不浮躁,發揚工匠精神,長久地堅持一件事,定然能做好、做精。
來到北京現代二工廠的生產車間,從沖壓、焊裝、涂裝、總裝再到最終的檢測,井然有序的流水線作業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每個點都有專業人員在組裝,每個技術段的最后一部分都有人員進行檢查,確保安裝無誤。從步步檢核到成車出廠,從高效機械化再到人工裝卸,每一個部件都精準對待,每一個流程都確保無誤。“將工匠精神融于每一個細節,踏實做好每一件事”,正是北京現代最真實的寫照。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聲明:除特別說明之外,新聞內容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分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