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數字化正成為引領傳統工業企業實現下一階段增長的重要驅動力量,為了迎接數字化未來,工業巨頭們紛紛開始發力。
工業未來的腳步日益逼近,工業巨頭頻頻開始嘗試轉身,然而過于龐大的身軀使得西門子和GE這些巨頭轉型并不是那么容易,裁員和剝離資產成為這些工業巨頭去年的關鍵詞。
2017年11月,西門子總公司宣布,由于電廠和驅動技術業務不佳,計劃在全球裁員6900人,占員工總數約 2%,其中約一半為德國員工。僅僅在德國薩克森州的格爾利茨和萊比錫兩地,就取消了920個工作崗位。
西門子首席執行官喬·凱颯(Joe Kaeser)表示,裁員是為結構問題尋找長期解決方案。他將裁員歸咎于全球能源行業和大宗商品市場的不景氣。
此次裁員也被市場解讀為是西門子一以貫之執行“PG2020”計劃的實施部分之一。目前來看,裁員只是這家老牌德系工業巨頭順應工業4.0時代潮流,在人員配置層面做減法的手段之一,而目的就是調整西門子未來的業務重心。
無獨有偶,GE新任CEO約翰。弗蘭納里(John Flannery)似乎也暗示他準備對公司進行重大改變。
根據2017年公布的轉型計劃,GE將通過出售、分拆等方式剝離至少200億美元的資產。這些業務板塊包括運輸、工業解決方案、電流和照明以及若干中小業務板塊。剝離200億美元的業務,這對于年度收入在1260億美元左右的工業巨頭,意味著自我減重17%左右。而從目前GE的步伐來看,資產分拆很快將會發生。
對自有業務板塊進行騰挪是GE、西門子這些工業巨頭常用的戰略調整手段。自我減重是為了讓這些工業巨頭更好地前行。從目前來看,減重之后,各大工業巨頭都將未來發展的重心聚焦于數字化工業。
“目前看來,以西門子、GE和ABB為首的三大工業巨頭在數字化領域已經找準了自己的戰略方向。在全球市場上,西門子在深耕專業領域的基礎之上,借助IT與網絡技術為客戶打造數字化解決方案,不斷向上延伸;GE更加傾向基于IT與網絡技術打造通用平臺,實現橫向拓展;作為后來者,ABB則以下沉策略形成自下而上的戰略路徑,反撲智能制造市場。”作為工業互聯網的實踐者,數字化是GE顛覆未來工業的重頭戲。在2017年10月25日的“Mind+Machine”的年度大會上,GE新任CEO弗蘭納里與微軟CEO納德拉(Nadella)聯合對話中,再次強調這一戰略重點不會動搖。
記者梳理后發現,GE正在加速在中國的數字化業務布局:在航空領域,GE已經與東方航空圍繞飛行安全、燃油管理、飛行操作優化開發航空領域的應用。在能源領域,GE也正與大唐集團依托為中南海供電的北京電廠打造智慧電力服務基地。
西門子在數字化戰略上的推廣不遺余力。西門子數字化工廠也開發了工業軟件平臺MindSphere。2017年下半年,西門子與中國華潤電力簽署協議,建立了西門子在中國的首個數字化電力遠程運營中心項目。
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數字化工廠集團總經理王海濱將自身告訴記者,“前些年業界對于數字化企業更多還是停留在概念和遠景的層面,慢慢切換到在工業生產過程中嵌入數字工業的解決方案,而到了今年,已經有一些數字化企業落地的案例開始出現。”
王海濱介紹,過去一年間,西門子陸續與國內的航天科工、河鋼集團、寶武集團、金宇生物、凱賽生物、云南白藥、九牧等企業達成合作,為這些企業的數字化升級提供咨詢或解決方案,進而從數字化轉型中獲益。
除此之外,ABB在2017年也持續不斷地整合與重塑自身。第一財經記者梳理后發現,這家電氣、自動化與機器人公司在2017年可謂動作頻頻。
眾所周知,與機器人業務的強大優勢相比,ABB工廠自動化業務并不強大,很難與其機器人業務形成協同。因此2017年上半年,ABB宣布收購貝加萊(B&R),補全了工業自動化生產線,自此ABB“工業自動化IA”這個業務單元,才可謂名副其實。緊接著在2017年9月,ABB又以26億美元收購GE工業解決方案業務。
兩次收購使得ABB成為繼西門子之后世界第二大工業自動化供應商的角色,并加強了全球電器領域第二把交椅的位置。此外,在去年6月份,ABB已經發布了ABB AbilityTM數字化解決方案與平臺。
ABB集團亞洲、中東及非洲區總裁顧純元博士告訴記者:“未來,ABB將通過領先的機器人技術和定制化的自動化解決方案幫助企業全面實現自動化改造,并提供融合了物聯網、工業大數據和行業經驗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將生產效率和創新能力推向新的高度,攜手打造高效互聯的未來智能工廠。”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