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漢諾威萊布尼茲大學的生產工程與機床研究所(IFW)研制出了一款新型3D打印的切骨鉆。這款切骨鉆的鉆頭內帶有冷卻孔,可有效避免在手術時產生的免高溫會對人體組織造成損傷(手術時典型的鉆骨操作溫度可達48℃)。
這款新型切骨鉆是IFW通過Toolcraft公司使用粉末床選擇性激光熔化金屬3D打印設備制造的,設備來自于Concept Laser 公司。 切骨鉆頭的尺寸與常規的骨鉆相同,但不同之處在與3D打印鉆頭內部含有非常細的冷卻通道(直徑為1.2mm)。在骨鉆使用過程中,冷卻液在外部裝置的驅動下在鉆頭內部進行循環,從而帶有鉆骨時所產生的熱量。
目前,IFW已經以水作為冷卻液測試了這種3D打印骨鉆,證明其降溫幅度高達70%。
由于鉆頭內冷通道的造型復雜,并且尺寸微小,這種結構通過傳統加工工藝是無法實現的。通過金屬3D打印工藝制造這種內冷通道,為骨鉆內冷結構的設計優化帶來了更大的空間。
根據3D科學谷的市場研究,基于粉末床選擇性激光熔化的金屬3D打印技術已在機械加工刀具制造領域進行了商業轉化,這些刀具同樣帶有復雜內部冷卻通道,金屬3D打印技術在其中發揮的價值與骨鉆制造是類似的。Concept Laser 的金屬3D打印設備,就已被德國的機床工具公司瑪帕用于制造QTD系列刀具,刀具具有復雜的螺旋冷卻通道,從而提高了冷卻液到鉆頭頂部的流動過程中的熱傳導能力。瑪帕的鉆頭與之前的鉆頭相比使用壽命更長、運轉速度更快。
(審核編輯: 林靜)
聲明:除特別說明之外,新聞內容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分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