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國傳統,春節得過完元宵才算完,時值春節不知大家是否玩的開心,吃得盡興呢?2016的猴年春晚想必大家也都看過了,雖然網友吐槽不斷,但是春晚依然有不少亮點,其中南方分會場一場精彩絕倫的機器人舞蹈就震撼了筆者。
機器人浮華背后引人深思 投機取巧怎能“興國”
春晚機器人獲贊
據了解,這些機器人來至深圳優必選公司,是阿爾法家族的一代產品,名為Alpha1S。由此,不管是阿爾法機器還是優必選都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更多解密機器人舞蹈背后的文章也涌現出來。關于優必選CEO周劍變賣資產,歷時五年,耗資半億,千辛萬苦研發出Alpha1S的過程不可不可謂一部感人肺腑的創業大戲。
誠然優必選是眾多中國機器人公司中較優秀的一員,但是就目前而言,中國機器人發展水平較世界先進國家比較仍存在較大差距。
國內機器人產業“虛火”嚴重
隨著國內人口老齡化加速以及人工成本的不斷增加,在制造業、娛樂表演、酒店、養老、醫療等行業對于代替人工的服務型機器人需求在潛滋暗長,這讓不少創業者也看到機器人市場存在的巨大商機。一時間,機器人企業在各地如雨后春筍,快速涌現。
據數據顯示,截止2014年底,中國機器人相關企業的數量就超過了4000家。在2015年,國內109億元的機器人市場中,國外機器人的份額達85%,產值達到92.5億元;國產機器人的份額為15%,產值約為16.4億元,但這比2014年11%的份額高出了4個百分點。而中國機器人企業兩年來已猛增300多家。此外,中國還出現了機器人企業排隊上市的境況。
國內機器人被炒得火熱,但其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卻后繼乏力。大躍進式粗糙創業項目一擁而上,帶來的只是繁榮假象,甚至生產的都是一堆玩具,盲目跟風只會引火燒身。
發展機器人需要技術沉淀
腳踏實地才能笑到最后
機器人的主流類型被分為服務型機器人與工業機器人。從機器人的概念來看,它就是一種能夠自動適應壞境,并能夠采取自主決策的設備,具備視覺、聽覺等智能化的識別系統,這樣一個簡單概念決定機器人產業是需要相當高的技術、人才、資本能力支撐,需要相當的底蘊。中國4000多家的機器人企業有多少是跟風的呢?最終又會剩下多少企業呢?什么時候他們能靜下心來研究技術,中國機器人才會有希望。
據數據顯示,2015年,約75%的精密減速器由日本進口,主要供應商是哈默納科、納博特斯克和住友公司等;伺服電機和驅動超過80%依賴進口,主要來自日本、歐美和中國臺灣地區。關鍵零部件大量依賴進口,導致國內企業生產成本壓力大,比之于外企,國內企業要以高出近4倍的價格購買減速器,以近2倍的價格購買伺服驅動器。在國內,整個零部件配套產業鏈并沒有發展起來,企業依靠進口零件組裝產品,底層算法、人工智能、人機交互等等一無所知,這樣的產業模式誰又敢把中國機器人的未來托付給你們呢?
當前全球制造業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機器人被業界認為將是推動新一輪產業革命的重要力量,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機器人的發展必將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以浮華的假象給予世人希望,終究會有破滅的一天。
(審核編輯: 智慧羽毛)
聲明:除特別說明之外,新聞內容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分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