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來自總統和他的經濟顧問委員會的435頁報告《總統經濟報告》向國會發布。有史以來第一次,機器人成為了年度《總統經濟報告》的關注對象,這顯示出了機器人在世界經濟政策中日益重要的地位。
機器人成為年度《總統經濟報告》關注對象
總體來說,這份報告發現,盡管機器人帶來失業風險的焦慮情緒無法免除,但是機器人能顯著提升生產力和勞動力增長,占到10%的GDP增長和16%的勞動生產力增長。
“…所以,說美國經濟正在走下坡路,或者說我們還沒有做出成效,都不是真實情況。真實情況——以及眾多美國人感到焦慮的原因——是經濟正在以深遠的方式變革,這種變革在大衰退(GreatRecession,譯者注:在2007年8月9日開始浮現的金融危機引發的經濟衰退,來自維基百科)之前很久就開始了。今天,科技不只是在取代組裝流水線上的工作,而是在影響任何可以被自動化的工作。全球經濟一體化,企業們面臨著來自國外的更嚴峻的競爭,來自于任何一個角落的競爭。所以,勞動者們更難要求漲薪。于是更加多的財富和收入集中在了金字塔最頂端的那些人手中。”——奧巴馬總統,《2016年總統經濟報告》
總體來說,這是一份非常初步并且聚焦于科技的經濟報告,呼吁開放網絡、開放創新、開放移民。“移民在獲得諾貝爾獎的美國人中占據了四分之一的數量”…“源于美國的所有專利中,有24%的專利來自非美國公民”。
雖然報告將初創企業捧為經濟增長的引擎,但是它也指出,隨著過去40年間風險投資率的下降和新公司數量的減少,這一點正在不斷下降。討論完創業和創新的衡量指標后,報告繼續深入分析了兩類將會塑造未來的技術——機器人和互聯網交流。
報告中有一個章節對這兩類新技術的影響做了深度評估,也考慮到了與之相關的挑戰。雖然這兩類技術很顯然都有可能對整個社會產生無可匹敵的影響力,機器人仍然被主要當做一個勞動力的問題。
“更具體地說,在機器人領域,有一種顧慮是工作環境中日益增多的自動化有替代傳統勞動力的威脅,本節探索了這一問題。雖然增長迅速,但是機器人并沒有展現出影響每一個經濟領域或是替代人類勞動力的勢頭,將這一點銘記在心十分重要。無論如何,機器人仍然可能對于企業來說有重大的意義,并且,更寬泛地說,對于生產力來說有重大意義。”
機器人對于美國經濟來說和蒸汽機的問世一樣重要。
在1993年到2007年之間,機器人為整個國家的年度GDP增長貢獻了0.37%,相當于這段時期GDP增長的十分之一(來自Graetz和Michaels在2015年的研究)。這個研究也估計,機器人對于勞動生產力的增長貢獻了0.36%,大概占到了這段時期勞動力增長的16%。這種效應與蒸汽機出現時對于勞動生產力的影響是同一個級數。
2004年~2014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年度供應量估計
自那時起,根據國際機器人聯盟(IFR)的數據,機器人的數量就在翻倍增長。由于在非傳統行業中不斷增長的機器人銷量難以計算,這份估算是相當保守的。
在一段相對平穩的時期之后,過去5年間,機器人類別的專利數量翻了一倍。目前,幾乎沒有機器人專利被壟斷的跡象,這對于企業來說是個積極的消息,意味著健康的競爭帶來了更多創新和更低的成本。更低的成本將會讓更多下游企業能獲得機器人,進一步推動生產力增長。謹慎地看待這個現象的話,知識產權可能會成為顧慮的來源。
對于勞動力問題,這份報告提供了出色的領域內最新研究匯總,基本上是積極的研究結果。然而,許多引用到的研究沒有區分開機器人、自動化、計算機化(computerization)三個概念。由于歷史上制造業工作的減少曾讓25歲到54歲的男性就業率嚴重下降,社會上對于失業的恐懼是可以理解的。不過,對計算機化、自動化、以及機器人的混淆會讓數字變得偏頗或是不準確,低估了工作的易受影響程度。
自動化后可能的時薪中位數概率分布
從歷史來看,隨著一波一波的技術創新取代人類工作者,生產力提高了、財富增加了、并且出現了更多的職業。大部分經濟學家都認為,機器人正在提高生產力,所以探討的問題主要是在何處會發生財富的增加和職業的增多。
機器人將會輔助人類勞動者,抑或是替代人類勞動者?如果是后者的話,人類勞動者們會有足夠的議價能力來分享生產力提高帶來的益處嗎?
“這個領域中為數不多的研究中,有一份研究發現,一個行業中機器人密度(density)的提高會帶來行業內工資的提高,這表明機器人對于人類勞動者來說是輔助力量。然而,更高的工資,可能有一部分原因是機器人代替了這個行業中技能較為低端的勞動者,這使得對于工資增長的估計有所偏頗。”
之前發生的自動化浪潮展示了一種創造附加工作的模式:全新的、支持和維護新技術的工作漸漸浮現。從馬匹到車輛的過渡見證了馬夫、蹄鐵匠等舊職業的衰落,以及加油站服務員、汽車技工等新職業的興起。Keynes在1930年提出了“技術性失業(technologicalunemployment)”一詞用來描述這段充滿變化的時間——整個社會掙扎著將勞動力轉移到新創造的位置上。
如果自動化會重新分配職業,那么在哪些工作會消失這一問題上并沒有共識。Autor和Dorn認為是中等技能水平的職業,比如圖書管理員和裝配線工人。他們也相信,勞動力市場已經變得越來越兩極分化,兩端都離中等技能水平的職業越來越遠,而高等技能水平的工作是較為不可能被自動化的,因為它們需要問題解決的能力、直覺、以及創造力。然而,這種觀點受到了AI的威脅——這又是在混淆機器人與AI、自動化、以及計算機化之間的區別。
“Frey和Osborne認為,大數據和機器學習將會使許多過去難以自動化的工作變得可能被自動化。”——第243頁
也許看待首要問題有一個更簡單的方法:你可以搜尋研究論文來支持各種各樣關于工作的未來、機器人的未來、以及自動化的未來的觀點。
這份白宮報告描述了一些新的、草擬中的未來政策,包括商業稅改革,加大對制造業、機器人、科研開發的扶持,提高最低工資標準,技能再培訓舉措,以及對創業的繼續扶持。
“2015年10月發布的最新國家創新戰略(StrategyforAmericanInnovation)中,詳細描述了三個關鍵的投資領域,對這三個領域進行投資被認為是政府能確保美國仍然在未來數十年間保持創新優勢的重點:1)繼續投資于聯邦政府的研發以及其它用于私人部門(privatesector,譯者注:與“公共部門”的對應稱呼,是指個人、家庭和私人所擁有的企事業單位,來自百度百科)進行科技突破的基礎模塊;2)加強聯邦政府在精準醫療、和先進制造業等國家優先發展的領域中的努力;3)提升聯邦政府的創新能力。”——第254頁
總統的經濟報告預想了未來幾十年里的情景:美國的制造業憑借機器人得以復興,而機器人技術也開始向服務業和商業轉移,以此解決農業和人口老齡化等方面的問題,支持美國社會繼續發展。雖然會很有壓力,但也會有很多收獲,包括保持創新和經濟增長。
(審核編輯: 智慧羽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