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外向型經濟發達、曾經聚集了數以萬計的代工廠。低廉勞動力、毗鄰港澳地區等優勢,在過去30多年里造就了這座制造業城市的輝煌。 隨著近年來全球貿易顯著下滑,外界圍繞東莞是否已喪失活力的爭論始終沒有停歇,“倒閉潮”、“撤資潮”等質疑性報道屢屢見諸報端。
“‘機器換人’提升了生產效率、讓產品質量更穩定,最重要的是:機器人不會發脾氣”,全國人大代表、來自“世界工廠”廣東東莞的企業家黃建平,兩會期間在北京對中新社記者說。“‘機器換人’提升了生產效率、讓產品質量更穩定,最重要的是:機器人不會發脾氣”,全國人大代表、來自“世界工廠”廣東東莞的企業家黃建平,兩會期間在北京對中新社記者說。黃建平堪稱珠三角企業執行“機器換人”計劃的急先鋒。早在2007年,其東莞唯美陶瓷公司率先開啟自動化生產線改造。
他這一舉動的背后是:從2000年開始,中國就步入了勞動力成本突飛猛進的時代。
人工成本高倒逼企業改變。黃建平稱,“機器換人”讓自動化設備成本增加1.5倍,但人工成本也下降八成,綜合成本基本持平。
陶瓷向來被認為是高能耗、高污染的勞動力密集型行業。“現在我們產品質量變好,產業工人結構也得到優化,還促進了節能減排。”黃建平言語中有點得意。
他稱,轉型讓企業提高了競爭力,也有實力和底氣籌謀“走出去”。“我們正在美國建廠,產品將邁向中高端發展,并實行全自動化。”
唯美陶瓷堪稱東莞近年來產業轉型的縮影之一。
地方政府發起了“機器換人”運動倡導,大批傳統加工廠加速向智能工廠轉型,一批創新型高科技企業崛起,東莞已經初具了高科技城市的雛形。
就在一個多月前,東莞市長袁寶成對此作出了生動地回應:不要放大美女臉上的麻子。去年東莞關停歇業外資企業約500家,但引進外資超過53.2億美元,增長17.5%;市場主體連續三年每年增長10%以上,總量達72萬家左右。
他同時坦承:外資企業特別是港資企業整體出口確實在下降。但手機等新業態的增長,給東莞出口帶來巨大支撐。
2015年,東莞邁入GDP千億美元俱樂部(達627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雖然該增速不到其歷史高位一半,但和2012年年度的6.1%相比,已呈現出較大復蘇勢頭。
去年東莞外貿總額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其中出口增長近7%。外貿增速連續兩年在全國外貿前五名城市中排名第一。此外,財政增長10.2%,稅收增長14.2%。
在全國兩會上,剛剛獲任命廣東省副省長的袁寶成稱,與其他優秀城市相比,東莞經濟數據并不靚麗,但與自己過去特別是2008年金融危機后相比,該成績單還過得去、算是及格。
袁寶成否認東莞經濟轉型已到了決定性階段,他稱,轉型發展永遠在路上,“如果明年經濟不好,又不科技引領、不自主創新的話,隨時有可能垮下來”。
袁寶成表示,東莞產業轉型的下一步要進行“存量調整”、“增量擴展”和“科技創新”。要把原來以加工貿易為主的傳統落后存量進行調整,通過“互聯網 ”、個性化定制、研發機構建設等發展新型經濟。
廣東省社科院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向曉梅代表11日向記者稱,東莞應積極開拓國內市場,發展裝備制造、云技術、大數據等產業。她稱,港資、臺資企業多以“三來一補”、加工貿易方式存在,應努力利用現有政策,爭取與內資企業實現同步轉型升級。
(審核編輯: 智慧羽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