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最熱門的話題莫過于AlphaGo與韓國圍棋棋手李世石的“人機大戰”了。先是AlphaGo連贏三場,讓人感慨比賽已無懸念。接著,李世石在五局比賽中首次獲勝,扳回一城。一波三折的比賽讓觀眾們前所未有地關注起人工智能的發展,機器與人類的關系,“人工智能會威脅人類嗎”這個話題再度被熱議。
終結者中的機器人
事實上,最早的人工智能影片可以追溯到默片時代,但大量涌現還是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后。雖然偶爾也有《超能查派》《超能陸戰隊》這樣的溫情派,但是更多的電影中,人工智能對人類的威脅從沒停止過,這種威脅主要是人類與機器人之間的矛盾沖突。
《黑客帝國》人類被機器人圈養
自從有了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的話題,人們就一直設想著有朝一日機器人在體力和智力上都強過人類,并且或反抗甚至奴役人類。科幻電影史上不得不提的經典《2001太空漫游》和《黑客帝國》系列,都有對人工智能的反思。
1968年上映的《2001太空漫游》是較早對人工智能進行思考的電影之一,片中許多“神預言”,如今已經實現。電影中,人工智能系統“哈爾9000”似乎有了意識,但被問及計算機是否有感覺或者情緒的時候,宇航員卻說不清。現實中的場景也不過如此。
1982年上映的《銀翼殺手》則將人類與人工智能產物——人造人的對立提高了一個層次。片中的人造人羅伊·貝迪性格狂暴、戰斗力強,讓人印象深刻。而在《黑客帝國》中,人工智能已經完全控制并奴役了人類,正常存活的人類是少數而且處于弱勢,這樣高級的人工智能在電影史上還是首次出現。
而近些年,這些人工智能出現在科幻電影里,普通觀眾都已經習以為常。2015年5月上映的《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中,人工智能賈維斯受病毒感染后變成了敵對勢力,它將自己武裝成奧創。同樣是在去年上映的《機械姬》則講述了一個擁有自我意識的人工智能機器人伊娃的陰謀。
在很多影迷心中,電影中最壞的人工智能角色應該是《終結者》系列中的天網。天網擁有獨立意識后,對創造它的人類展開屠殺。阿諾·施瓦辛格扮演的T800最初就是天網開發的一款殺手機器人。甚至谷歌一位資深人工智能工程師在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表示,再過10年,不排除出現天網的可能性。
《人工智能》小機器人尋找情感
為了保護人類,早在1940年,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就提出了“機器人三原則”——第一條: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看到人類受到傷害而袖手旁觀。第二條: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除非這條命令與第一條相矛盾。第三條: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除非這種保護與以上兩條相矛盾。
受“機器人三原則”影響,科幻電影中也有很多正派的、以保護人類為己任的機器人。事實上,還有很多科幻電影表現人工智能的溫情與愛。
2001年的《人工智能》講述被輸入情感程序的小機器人大衛發現自己完全被排除在人類“愛”的情感之外,他開始了情感尋根之旅。2008年上映的《機器人總動員》講述了機器人的愛情故事。
人工智能與人類的愛情也是很多電影思考的地方。2008年上映的《我的女友是機器人》,講述了次郎與機器人女孩的愛情故事。2013年上映的《她》則充滿浪漫氣息,描繪了一場人和機器人的奇異愛情。當然,這部電影也向人們展示了人類被機器人吸引所帶來的風險。
電影《超能查派》則屬于很有新意的另類科幻題材,人工智能機器人查派被變成一個學會暴力與搶劫的小混混。查派是世界上第一個自我覺醒的機器人,故事圍繞著查派與人類世界的互動和自我成長而展開,查派被演繹得有血有肉。
《三體》的作者劉慈欣曾說:“在科幻小說中,人工智能一般是以與人類對立的狀態出現的,這倒不是說科幻小說作者都悲觀,而是為了構造足夠的矛盾沖突,我想我也不例外。我認為那些關于人工智能發展的警告多少有些危言聳聽,從現在的發展狀況看,人工智能離威脅到人類生存還很遙遠。”
(審核編輯: 智慧羽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