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這個年代,對于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數字化這些時常掛在嘴邊的詞,即使不是科技迷,也不得不了解一二,因為這些抽象的存在,已經漸漸植入我們的生活。
漢諾威電子展上空無人機盤旋 實現多用途轉化
正在進行的2016年德國漢諾威消費電子、信息和通信技術博覽會是全球的“酷玩”人士的盛大派對,超過500種新奇產品引人入勝,簡直可以說是“亂花迷人眼”。
“無人機”時代已經來臨
當記者走進第16號展廳時,情不自禁地輕嘆了一聲:“哇”:幾千平方米的展廳內,劃出了一半,用線網圍起,3架大小不一的“無人機”(Drone)正“嗡嗡”作響地盤旋飛舞,吸引眾人駐足。在“飛行區域”一側的海報上寫著“‘無人機’時代來臨”。
今年,可以說“無人機”成了展會“明星”,首先是,舉行了“無人機”行業峰會,這是漢諾威電子展歷史上第一次,說明業內對“無人機”技術和商業前景非常看好。包括中國在內的各路“無人機”生產廠家和公司紛紛在展會上大顯身手。德國“無人機”公司AIBOTIX商業拓展負責人弗蘭克蘭瑟林克(FrankLenselink)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介紹說,“無人機”早已從單純的高科技體育“玩具”向更多工業商業性用途轉化,遠程監測和3D地圖等運用“無人機”技術的市場很大。隨著“無人機”工業化運用日漸增多,數據收集通過網絡連接完成實時儲存和分析的物聯網也被引進,實現機器與機器的對話。他說:“我們在此展出的就是物聯網概念的產品,是關于庫存管理的產品。我們在‘無人機’上安裝二維碼,為倉庫中的所有的物品也都裝有二維碼標簽。這就是物聯網概念。因為數據上網相互連接,然后通過分析,能更合理地管理倉庫和庫存,甚至可以完全自動化操作。
事實是,近年來,“無人機”在快遞貨運領域受到的關注和市場期盼度非常高。亞馬遜的Primeair,谷歌的“Wing”,以及德國郵政今年1月剛推出的第三代“郵包直升機”(Packagecopter)雖然都因為法律或技術限制等原因尚未真正投入運營,但“無人機”投資卻成為熱門。就在上個月,美國電信巨頭AT&T宣布與英特爾聯手測試物聯網應用,即運用LTE長期演進無線網絡技術控制“無人機”。弗蘭克表示,目前“無人機”行業最關注的關鍵技術問題仍然是電池壽命,當然安全問題也是關鍵。他說:“我們相信安全是重要的問題,整個行業對此也應該嚴肅對待。因為無人機畢竟是飛行物,這方面的法律法規還非常缺失,目前還沒有一個國際性的法規,每個國家都遵循自己的情況行事。
葡萄園亦可物聯網和云計算
記者在Intel展臺看到他們發布的一個由MyOmega公司研制推出的叫做“TracoVino”的項目。這是通過聯網的感應器收集土壤和空氣的濕度溫度等數據,再經互聯網上傳至數據庫,即云端,然后在IPAD,電腦或者手機上對相關數據的處理分析,來調節葡萄生長的自然條件,為釀酒商提供最可能的高質量葡萄。MyOmega代表安卡群·穆勒(AnnkatrinMoelle),帶著記者在演示現場走了走,“用這樣的物聯網和云計算方式,可以減少釀酒者因氣候糟糕而造成的葡萄損失,能夠最大程度和最大數量上提高獲得豐收的可能。這項技術還可以運用在水果等其他農作物種植”。
另外,摩托羅拉沃達豐德國在展會第一天,首次發布了一款“警察用穿戴相機”。執勤警察穿戴在身,可以直接自動將拍攝到的圖像資料,通過網絡實時上傳至證據收集庫云端或者服務器上,供有關上級或相關方面有效處理并及時采取干預行動,降低犯罪行為可能造成傷害的可能性。
記者還在“未來對話”演講現場采訪了德國數據技術研究公司NEOFONIE彼得·阿道夫(Peter Adolphs),他正在對大數據引入日常新聞采編系統作研究和試驗。他介紹說:“將來發明一種操控系統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可以同時看到各個媒體資源信息,從新聞社、個別媒體機構到比如推特、臉書等社交媒體還有自媒體平臺,都在同一平臺上被抓取信息,并匯集進行信息分析和處理,最后就會會生產出‘有根有據’的新聞產品。他向記者表示,研究成果可能很快就會推向市場。當記者提到擔心被砸掉飯碗時,阿道夫認為,這樣的平臺系統,是為了幫助記者的報道更加專業化更加接近事實真相,而不是失業。
在相對抽象的信息通信技術展會現場,當記者看到實打實的特斯拉最新款SP90D自動駕駛電動汽車時,有點小小的驚喜。特斯拉新聞官卡拉在給記者做操作演示時介紹說,此款德國售價78000歐元的電動車,是全球最先進的智能汽車,其獨家機電一體化技術,是機械語言和信息技術語言最完美的結合。卡拉在回應記者對于安全性擔心時說“自動汽車事實上并非完全無人駕駛,設計自動汽車的目的是為了讓駕駛變得更加方便舒適和安全,駕駛員時刻可以奪回‘實際操盤權’。”
很顯然,無論是大數據還是云計算,數字經濟不僅僅是技術革新,信息和通信技術的數字化,而更多的是給商業帶來新的生機,是人們商業模式、產品生產流程、產業鏈和價值鏈的革命和日新月異。遠程醫療、云端教育、只有乘客的汽車、無人機送快遞——一切都在“掌上”和“線上”的未來。
(審核編輯: 智慧羽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