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溫州市委農辦(農業局)在瑞安市馬嶼鎮舉行農業科技下鄉活動,送科技、送農資的同時,也為農戶送去今年糧食生產和農機補助的各種利好新政。
溫州春耕“無人機”登場 稻田里的“機器換人”
根據農情調查,今年溫州全市的糧食播種面積預計較上年增加2.12萬畝,增幅為1.15%。從作物品種結構來看,早稻預計38.5萬畝左右,晚稻和旱糧面積有所增長。目前,肥料、農膜、農藥等農資貨源充足,庫存加上補貨總體上能滿足春耕生產需要。此外,溫州市本級今年安排150萬元用于本級各區的糧食生產補貼,比上年增30萬元。
農機的多樣化,越來越受到糧農關注。在昨天的科技下鄉現場,多家企業的農機展示點迎來一撥一撥咨詢的農戶,一臺新型履帶式旋耕機前,幾個農戶圍成了一圈,不停地向銷售人員詢問機器的工作性能。瑞安的種糧大戶鄭光娒今年承包了500多畝農田:“手動旋耕機一天僅耕田8畝,新旋耕機一天可耕田25畝至30畝。農田里也需要‘機器換人’,減去廠家優惠和政府補貼,農戶只需支付4萬多元就夠了。”鄭光娒說。
平陽縣大雁飛防植保專業合作社在現場向農戶推薦新型的植保無人機,負責人韓繼勇告訴記者,一臺無人機雖然一次荷載的農藥量不大,但是速度快,而且噴灑霧化程度高,可以多次往返完成植保任務,對目前連片種植的稻田來說,是非常經濟和便捷的農機。“我們合作社目前6臺無人機,10天就可以完成1萬畝的植保任務。”韓繼勇表示,合作社可以為溫州全市各地的農戶提供植保服務,雖然這樣的服務模式剛起步,但他希望通過與各地的種糧大戶合作,通過免費培訓的方式迅速推廣這一模式。
“田間追求‘機械化’,而經營上我們正追求‘信息化’。”瑞安順泰馬嶼毛芋合作社負責人林志寅說,馬嶼的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現在經常為買農機不劃算的散戶糧農提供農機中介服務,在農忙時節,散戶也能通過租用農機進行田間作業,“但我們希望銷路更暢通,把農產品種好了還要賣得好才有收益。”他提出目前許多農戶掌握市場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希望政府能出力幫農戶組建農業市場的經紀人隊伍。文章
(審核編輯: 智慧羽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