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外電報道,沒有董事長會坐飛機10個小時,飛行5638英里,跑去看一場棋賽。但是,谷歌(微博)母公司Alphabet的執(zhí)行董事長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會。
機器人取代人類工作很自然 人類將受益
上周,施密特專程從該公司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總部飛到韓國首爾,觀看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與谷歌旗下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開發(fā)的圍棋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對弈了五局。
“在70年代,當我還是一個年輕的電腦科學家的時候,很多人宣稱我們將會攻克人工智能。但是,我們從未看到這一幕出現(xiàn)。”在第一輪對弈開始前的幾個小時,施密特一邊品嘗著中國美食一邊說,“現(xiàn)在,我們感覺人工智能終于實現(xiàn)了。”
去年暑期,谷歌宣布分拆為幾家公司,并統(tǒng)一歸入到母公司Alphabet旗下,從而讓投資者更清楚地看到他們是如何花錢的。一些觀察家發(fā)現(xiàn),谷歌的核心業(yè)務進行了拆分,包括谷歌搜索引擎、視頻網站YouTube和Android移動操作系統(tǒng)以及所謂的“豪賭”項目,包括無人駕駛汽車和健康醫(yī)療業(yè)務。但是,當有人暗示機器學習可能屬于后面的豪賭項目時,施密特說,“機器學習基本上屬于成熟的東西,而不是實驗性的東西。Alphabet公司是要在新的領域開發(fā)新的業(yè)務,而不是你們所謂的豪賭。”
施密特高調的行程應屬于其公關宣傳活動的一部分,是為了向全世界證明該公司的新技術可以做到什么。昨日,李世石在與智能機器人的對抗中贏得了首輪勝利,但是考慮到他前面已輸了三局,他在這次比賽中的敗局已定。
豪賭人工智能
谷歌在人工智能,尤其是機器學習方面投入了很多資金。機器學習是指電腦從龐大的數(shù)據(jù)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實現(xiàn)預定目標的能力。
“我無法具體說明我們在人工智能方面需要投入多少資金。但是,人工智能最終將會得到廣泛的應用。”施密特說,“一開始,我們只有幾百人在研究它,現(xiàn)在我們有了幾千人的研究隊伍。這是一項非常重大的投資。”他還稱,這個領域的不斷壯大的研究隊伍將成為該公司的核心。“他們打造出來的東西絕不僅是針對小眾市場的東西,而將會影響到無數(shù)人。”
機器學習技術對于谷歌的王牌服務——搜索引擎非常重要
谷歌最知名的工程師杰夫?迪恩(JeffDean)稱,機器學習是決定谷歌搜索結果排名的第三大因素。排在第一和第二名的影響因子處于谷歌的嚴格保密之中。
考慮到機器學習軟件在2015年才開發(fā)出來,它的迅猛發(fā)展速度甚至令公司內部的員工都感到很吃驚。“機器學習是非常新鮮的事物,甚至連一些非常棒的工程師都還不了解它。”施密特說。
鼓勵在所有產品中應用
當有人問人工智能是否會應用到教育領域的時候,施密特表示該公司正在推行“一個很大的內部培訓計劃”。根據(jù)該計劃,谷歌公司各個部門的所有工程師均被鼓勵在任何產品中使用人工智能,包括Android和Gmail等等。
這導致員工們使用機器學習技術的熱情高漲。例如,機器學習算法現(xiàn)在已為谷歌翻譯服務GoogleTranslate中的100種語言提供支付。
“現(xiàn)在,你基本上可以對著手機講話,它翻譯好后以另一種語言輸出。這種效果是非常驚人的。”施密特說。機器學習還為谷歌照片管理服務GooglePhotos提供了支持。該服務可以自動標記它認識的照片。
這還只是一個開始。“想一想谷歌開發(fā)的所有大型產品,例如很多人使用的搜索、廣告服務和數(shù)據(jù)中心,還有很多人在使用的我們的云服務GoogleCompute和安全軟件。”施密特說,“只要某個產品或服務擁有很多用戶,我們就可能利用智能化機器來提高它的效率。”
施密特認為,不僅谷歌一般的業(yè)務會從中受益,它的新領域——健康醫(yī)療和智能手機助手——也將受益匪淺。
“就拿健康醫(yī)療來說吧,”這位60歲的董事長說,“我們最近測試了糖尿病視網膜病——你眼睛中的血管變形會導致失明。我們的診斷要比眼科醫(yī)生還精確。為什么呢?因為我們看過更多的眼睛,我們可能看了100萬個眼睛,但是眼科醫(yī)生可能只看了1萬個眼睛。”
取代人類工作是自然的
既然機器人在專業(yè)棋手潛心研究了20年的圍棋中打敗了他,那么人們肯定會擔心人工智能機器會在其他領域取代人類,例如取代人們的工作。
“毫無疑問,人工智能將會變得無處不在。那些按部就班地做著重復工作的人可能會被取代。”施密特說。
“我理解人們從經濟角度來看待人工智能的觀點。但是,這種技術會讓地球上的每個人受益,無論是富人還是窮人,無論是受過教育的人還是未受過教育的人,無論是高智商的人還是低智商的人,任何人都會從中受益。它真的可以讓我們變得更加聰明。這是自然而然的發(fā)展。”
對于Alphabet公司來說,這可能是自然而然的發(fā)展。但是,對于自己的工作可能會被機器人取代的人來說,施密特可能還需要費一番口舌來說服他們。
(審核編輯: 智慧羽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