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完“元年”的民用無人機行業剛要騰飛就遭遇到經濟的“冬天”。李克強總理在談到2016年經濟形勢時講,我們今年整體面臨的困難可能更多更大,形勢更為嚴峻,我們要做好打硬仗的準備,因為無論是國際也好,國內也好,2016年的整體形勢比2015年還要錯綜復雜。
分析2016無人機行業 高端制造業機會大
誰都知道2016年的日子不好過。但作為新興高科技產業的無人機行業,會不會稍微好過一些?有哪些企業會脫穎而出,哪些企業會一敗涂地?
宇辰網就此采訪了業內外各界人士,來把一把今年無人機行業的脈。
企業好不好關鍵在于核心技術
其實,不管任何時候,企業的好壞都在于自身的競爭優勢,這是被采訪對象們的一致看法。就像馬云說的,經濟形勢好與不好其實跟你沒什么關系,好形勢下爛企業有,壞形勢下好企業也多得是,中國最好的企業絕大部分都不是在好形勢下出來的。
大家異口同聲地說企業是否好過要看有沒有核心競爭力,但是對于無人機行業來說,核心競爭力是什么?有人說是技術,有人說是人才,也有人說是資金,眾說紛紜。
中國AOPA執行秘書長柯玉寶認為,在行業的發展過程中,必然要有一些企業勝出,一些企業被淘汰掉,而這關鍵在于是否掌握核心技術和流動資金。“而核心技術在于飛控系統,”柯玉寶說,“飛控系統就好比汽車的中央電子系統,飛控功能的強弱從根本上決定了一個產品的性能好壞。”
而成都縱橫董事長任斌認為,民用無人機,尤其是工業級無人機的核心技術有很多,諸如空氣動力學、結構材料、飛行力學與飛行控制、發動機及電池技術,智能傳感器、無線電通信技術,“但如果是消費級無人機,核心技術就是飛行控制和導航”。
在投資人李光斌看來,無人機的核心技術在于電池。李光斌有著多年的投資經歷,這兩天他又把眼光投到了無人機行業,經過多方接觸和了解,他認為,無人機行業的發展必然要和其他技術相結合,比如電池技術的一旦突破,必將帶來無人機產業的突飛猛進。
同時,李光斌認為也要動態地看待核心技術,核心技術也要創新,不同階段核心技術是不一樣的。當前,新能源汽車、無人機,解決續航能力需要突破的核心技術就是電池。不斷地顛覆式創新,也就能更好地激發用戶的潛在需求,從而引導市場。而一旦新的需求欲望被激發出來,新的市場空間就被打開,新的藍海就會出現。
技術好不好在于人才
在谷歌機器人AlphaGo和李世石的圍棋大戰中,李世石敗北,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表示,雖然機器在邏輯分析推算方面,能力會遠超人類,但是依然是屬于人類操控的工具。
從這個角度來說,不管核心技術是飛控系統,還是發動機,亦或是電池,這些技術的來源最終都指向了人類的創新。
在3月13日舉行的第五期“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駕駛員訓練機構審定培訓班”上,柯玉寶說,“民用無人機行業所涉及的知識和技術,只有1/4是跟航空有關的,剩下的3/4則是和IT緊密結合,所以很多無人機企業將自己歸結為科技公司,而不是通航企業。”
柯玉寶繼而談到當前的現狀,“IT人才其實并不匱乏,航空領域的專家我們也有,真正匱乏的是既懂研發技術又掌握航空知識的人才,只有這兩個領域都精通,才稱得上是行業的精英人才。”
按照這個標準,當前無人機行業大部分都沒有核心人才,就拿飛控廠商來說,有名的企業不過10家左右,很少有企業自己開發飛控的,因為成本過高,幾十個人一兩年才能研發出來;而高級性能的飛控則需要上百個人花上幾年時間。“目前市場上的飛控有開源的閉源的,有些企業用開源的飛控,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改進;也有些企業要向其他企業購買自己用,那也只是買到產品,技術是得不到的。”柯玉寶如是說。
“整個行業的發展要依靠人才的培養。”柯玉寶說,目前行業內的人才培養是個上升趨勢,比如一些校園開設了無人機專業,或者增加了相關系統的課程。從近日教育部公布的2015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中可以看到,許多高校已逐漸開設無人機相關技術的課程,比如河北科技大學的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專業、吉林化工學院的飛行器制造工程等。
對于無人機行業相關人才的培養,要從頭說起,即從上游的研發制造開始,就要加大對人才的培養,否則從根本上就沒有創新。而目前大部分研究性人才的培養主要集中在高校、科研機構,柯玉寶認為,未來這些人才要到企業中去鍛煉,把實踐中得到的知識再與理論相結合,也就是從學習到實踐,再從實踐回到學習,如此良性發展。
多維度判讀行業發展
如同最牢靠的婚姻關系不是怦然心動,而是思想深處的價值觀,婚姻找的不是最心動的人,而應是最合適的人。無人機公司也是一樣,不是漂亮的上市光環,而是如何根據自身的技術優勢找準市場定位,找到最適合自身發展的模式,上市不是唯一的方式。最牢固的關系就是創新、發展,企業緊跟市場的發展而變化,只有這樣的關系才是穩定的。
這就提到了最新的熱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雖然無人機是新興的科技產業,但依舊存在低端重復生產的產品較多,高端產品不足的現象,需要用改革的辦法進行結構調整。
投資人李光斌認為,在產業鏈的上游供應商,應該提高供給質量,提高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比如說無人機的機體材料,包括結構材料和非結構材料、發動機材料和涂料,其中機體結構材料應具有高的比強度和比剛度,以減輕飛機的結構重量。還有發動機材料,非結構材料量,這些都需要多提高生產質量。“一句話,停止低端重復建設,生產有需求的高端產品。”李光斌說道。
不過我們要警惕市場承載量和涌入企業量的關系,避免一窩蜂,形成新的踩踏事件。在過去的8年里,國內的光伏行業從弱小到膨脹,市場行情從供不應求到產能嚴重過剩,價格也經歷了過山車一般的暴漲然后暴跌。這是前車之鑒,無人機行業應警惕。
艾特航空科技董事長林衛東也表示,無人機行業的發展要避免出現光伏產業夢,并且在發展過程要抓住兩方面,一是政策監管,要能夠控制產品的質和量,這樣才有利于建立有序的市場競爭,才能夯實國際市場占比;二是加強扶持優秀企業,尤其是擁有高科技水平、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給予政策資金的支持和獎勵。
對于今年企業的發展,林衛東認為,應該從多個維度來判讀,比如技術的沉淀和積累,梯隊人才的建設;持續創新的激情和能力;公司管理與品牌運作能力;對政策法規的理解,并與產品定位相結合;資本推動力;良好的預知力,即滿足未被滿足的需求才能勝利,其中這點對企業未來的發展至關最重要。
盡管對于傳統制造業、一些產能過剩行業來說,2016年會是“寒冬”,但信中利資本集團創始人汪潮涌認為,對于高端制造業,工業4.0,智造業,像3D打印、機器人、無人機、光機電一體化、CAD、CAE等,這些領域是非常有機會的。
著名的“風投教父”汪潮涌非常看好無人機行業的應用前景,在去年信中利投資了武漢一家無人機企業易瓦特,汪潮涌在接受宇辰網采訪時表示,“無人機的出現能創造和帶動新的市場需求,比如影視劇的航拍、體育賽事的航拍、工業市場的應用等,在全球創造了很多新的需求。進軍無人機行業也不是一時興起,當時對比過國內很多無人機企業之后,通過綜合比較市場占有率、技術研發與生產能力、核心技術和專利著作權以及業界影響力等因素,最終決定投資易瓦特。”
對于轉型中的中國經濟而言,“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就明確了智能制造和高端裝備是未來經濟的增長動力,所以說,無人機行業仍然有很大的空間去做。
(審核編輯: 智慧羽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