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支付是NFC應用的一大場景,隨著ApplePay的激進,NFC順勢而為拓展市場,但距離大家所期待的全面飄紅似乎還有些距離。
NFC移動支付勢頭良好 全面爆發道阻且長
國金證券發布報告指出:“ApplePay攜銀聯入華,有望喚起沉睡多年的NFC移動支付需求,NFC支付功能必然成為未來手機的標配,整體產業鏈中的硬軟件廠商必將從中受益。”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更是指出,移動支付發展的這幾年,經歷了以支付寶為代表的支付“1.0時代”。繼而,以微信支付為代表的社交支付,打破了支付寶一家獨大的局面,移動支付進入“2.0時代”。ApplePay上線是發展移動支付的一個契機,移動支付有望開啟“3.0時代”。如此看來移動支付市場未來發展可謂一片光明,可是現實真的能如預測的這般美好嗎?
蘋果三星齊搶市場 銀聯華為攜手并進
移動支付領域主要包括NFC支付、掃碼支付和卡機支付三種模式,掃碼支付如支付寶、微信雖是后起之秀,卻于近幾年連下城池。今年2月18日,Apple在大陸推出Apple Pay,中國成為ApplePay登陸的第五個國家。3月21日,三星宣布SamsungPay正式進入中國移動支付市場,正面PK蘋果公司此前已經發布的ApplePay。
在支付寶與財付通兩大巨頭的壓力下,越來越多線下商家加入到移動支付的行列,三星與蘋果之間的市場爭奪將更加激烈。在中國市場,從時間上看,ApplePay搶占先機,但從使用體驗看,SamsungPay既可用于NFC終端POS機,又可用于沒有NFC功能的磁卡式POS機。在全球市場上,2015年三星與蘋果的市場份額分別為24.8%和17.5%,線下終端應用商家三星多過蘋果。這樣看來,這兩家搶占市場之路各有利弊,短時期可能難分勝負。
作為國產手機廠商巨頭,華為趕上了支付平臺的發展熱潮,成為全球第三家,國內第一家推出自家NFC支付平臺的手機廠商。3月21日,華為與中國銀聯達成HuaweiPay合作。具體而言,銀聯卡持卡人可在擁有HuaweiPay功能的手機上,安全地管理和使用銀聯卡。今后,華為手機用戶可在移動設備上享受銀聯“云閃付”線下非接支付和線上遠程支付兩項功能。事實上,相比ApplePay、SamsungPay,HuaweiPay有些姍姍來遲。即使如此,作為本土品牌的HuaweiPay還是占據一定的優勢。HuaweiPay與其他銀聯“云閃付”產品相同,均采用支付標記化(Token)技術,涵蓋NFC等各類支付創新技術應用,可實現手機等移動設備的線下非接觸支付,同時也支持遠程在線支付。此前,華為旗下多個型號的智能手機已經可以使用“云閃付”HCE產品,并且受到廣大消費者的信賴和喜愛。
刷卡費率下調 NFC市場將受壓
NFC造勢多年,借助移動支付這股東風能否扶搖直上?事實其實沒這么簡單。
3月18日,國家發改委和央行宣布下調刷卡手續費,將重新“分割”圍繞著刷卡上下產業鏈的不同機構的利益蛋糕。這一新規將進一步壓縮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生存空間,加劇第三方支付行業洗牌。對不夠規范的支付機構來說,違法套碼空間不再。對業務同質化、盈利模式單一的支付機構來說,盈利空間進一步被壓縮。
面對這種境況,互聯網支付受影響較小,目前的費率是千分之六,但不排除部分商戶以刷卡費下調為由要求支付寶、微信等降價。但NFC支付則不是,按照行業的情況,第三方支付機構年收入在3000萬以上,勉強可以運轉。低于這個數很難維持,估計有一批第三方支付公司要倒閉。所以,雖然移動支付市場潛力巨大,但NFC應用市場卻仍受制約。
而另一方面手機廠商要推出自家的移動支付產品,一般要經歷中國銀聯長時間的檢測,手機廠商也面臨著大量的開發工作,雖然各家巨頭都推出了移動支付平臺,不過對于占據絕大多數市場份額的本土廠商,NFC移動支付要獲得支持,卻需要一定時間去等待。中國銀聯方面也有消息稱,本土品牌華為、小米已經進入第一批支持候選名單,不過最早上市時間也要等到第三季度,其他品牌只會更晚。
這么看來,NFC市場目前表現不錯,但不代表今年會爆發,終端缺失表明今年只是移動支付元年,真正爆發會在2017年。NFC仍需耐心等待,期待明年的全面爆發。
對于任何一個產品或者品牌來說,從進入市場到打開市場再到全面飄紅,這個過程無疑是漫長的。NFC布局多年,直到現在才取的階段性突破,可見其艱難程度。任何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NFC耐心等待爆發時機的同時,要不斷提升自身技術,改善移動支付軟硬件建設,保障支付安全,另一方面要清楚市場與消費者的真實需求,擴大移動支付受眾面。
(審核編輯: 智慧羽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