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CT的全文是point-of-care testing(即時檢測),是體外診斷(IVD)的一個新興細分行業,其憑借簡單、快捷和低成本等優勢在臨床獲得廣泛應用,是IVD行業重要的發展方向和增長最快的領域。
由于對樣本和操作等要求的大大降低,使得POCT具有了臨床實驗室測試所沒有的三大優點:
1、操作簡便、過程簡化、快速得到結果;
2、大大降低成本和醫療費用;
3、家庭和社區醫院成為新的并且也是重要的應用場景。
POCT的應用領域很廣,占了體外診斷行業市場容量的30%,其中又以血糖檢測(包括糖化)為最。
糖尿病POCT的市場概況
血糖檢測在POCT和體外診斷市場容量中的比例
市場規模
TriMark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血糖檢測市場規模約100億美元,而2015年我國的血糖檢測系統市場規模為61.1億人民幣,有望在5年內翻倍增長。
市場前景
根據世衛組織2016年的報告,我國糖尿病患者數量已經達到了1.1億,從2010年到2015年的五年內增長了19%,并且有5億成年人都處在糖尿病前期,診斷率卻未到40%。
盡管血糖檢測的技術和市場都已將相對成熟,但是患病率與知曉率之間如此巨大的差異,也造成了這部分市場巨大的上升空間。
市場空間的廣闊還體現在血糖儀的滲透率上。相比于發達國家90%的滲透率,我國平均市場滲透率僅為20%,尤其是農村地區,僅為5-10%,與全球平均水平的60%尚有鴻溝般的差距。
在耗材上,這樣的差距也很明顯,我國目前存量血糖儀試紙的單位儀器消耗量約為100條/年,是俄羅斯的一半、美國的1/4,但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和醫保政策的完善,這部分市場的增速將非常可觀。
當然,這還是沒有考慮增長率的情況,實際上,市場的滲透速度可能遠不及患病率的增長。
市場分布
由于POCT技術的相對成熟,從全球范圍來講,其市場格局都是已經相對穩定的,其中羅氏、雅培、強生以及拜耳等占據了80%的份額,外資品牌在國內市場中約占到了60%以上,國內的三諾、怡成等優秀企業憑借著較高的性價比占據了剩下的市場份額,并且從技術上還在不斷縮小與全球巨頭們的差距。
發展與創新趨勢
傳統的血糖檢測設備已經快速地更新換代,即使是像Lifescan這樣老牌的血糖儀制造商也在尋求創新,與移動醫療、遠程醫療、個性化醫療等概念相結合的產品不斷出現,實現了血糖的實時監測的同時,又完成了數據的采集、云存儲、大數據分析等等工作。血糖儀與移動醫療APP的結合是其中最常見的一種形式,另外比較熱門的還有閉環胰島素泵(人工胰腺)或者胰島素貼片等,在完成檢測的同時,也達到了一定的治療效果。
創新公司舉例
國外
1、Dario Health
Dario的一體式智能血糖儀是數字時代的一種創新產物,可以提供一個完整的血糖檢測解決方案。
該設備包含了一個血糖儀、一個可以容納25條一次性試紙的試紙盒以及采血裝置,它小巧輕便到可以直接放在口袋里,功能也很強大,除了只需一小滴血液就能完成高精度的檢測之外,只需6秒就可以讀數,并且可以通過智能手機的音頻插孔相連,直接記錄、跟蹤、制圖和分析血糖數據并上傳到云服務器,甚至無需自帶電池,智能手機就可提供設備所需的電量。
Dario Health公司繼承了以色列的創新精神,將血糖檢測過程中的多種功能集成到了一個小小的便攜設備中,稱得上是最全面的糖尿病解決方案。
2、Tasso
不同于Dario的全面,Tasso則是把采血這個過程做到了極致,真正實現了“無針頭采血”。Tasso開發的HemoLinkTM是一種血液采集設備,不同的是它沒有采血針頭,從外觀上看反而更像是一個可以貼在手臂上的可樂瓶蓋。
用戶只需要把HemoLinkTM按在皮膚上,它就會形成一個小型的真空環境,從皮膚的毛細血管中吸取血液,短短兩分鐘就可以采集到供血糖和膽固醇等大多數血檢所需的0.15毫升血液。雖然收集的血液樣本還是需要寄回醫院,但是這已經大大減少了患者專門跑醫院的時間和經濟成本以及血液采集過程中的痛苦。
國內
血糖監測是該公司的三大塊業務領域之一,筆者認為其血糖設備的特點不在于單個產品,而在于其豐富的產品線滿足了不同使用場景和人群的需求。公司的GLUPAD智能血糖儀不僅有供患者使用的個人版,還有GLUPAD血糖信息管理系統,實現了醫院各種系統的數據互通和同步,不僅幫助醫生快速制定治療方案,也幫助患者的自我管理。
另外,公司還有移動血糖工作站和門診血糖工作站,像平板電腦一樣供醫護查房使用以及門診與醫院系統的對接。除了GLUPAD個人版智能血糖儀之外,華益還有“精益康”和“安益康“等型號的家用血糖儀。豐富的產品和完備的信息化管理系統,不僅加強了血糖的醫院管理、患者自我管理,也加強了患者與醫院的交互,實現了信息的共享和互通。
從整體上來說,國產品牌的發展中規中矩,實用性強,也比較符合我國的現狀。但是筆者認為,民族品牌要想趕英超美,希望有朝一日能夠跟世界巨頭們相互抗衡,必須要有創新的技術和產品作為支撐。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高端化、國際化的目標顯然是需要齊心協力的,相信終有一日,我們也能有引以為傲的先進產品。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