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總體工作安排,近日,科技部高新司在北京召開物聯網與智慧城市關鍵技術及示范重點專項2018年度指南編制啟動會。本次征求意見重點針對各專項指南方向提出的目標指標和相關內容的合理性、科學性、先進性等方面聽取各方意見,為新型智慧城市下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
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最大痛點是成熟數據采集不足、各自為陣、智慧程度不高,離“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還有差距,而破除痛點的關鍵就是物聯網技術與行業的深度結合。
如果把城市比作有生命的人體,那么一體化的城市物聯感知平臺就是城市的感官和神經系統,智慧運行中心和創新中心就是城市的大腦,而各類智慧感知應用就是城市的各個功能系統,這些系統形成城市的軀體,使得城市更加現代;智慧的靈魂與現代的軀體相結合,才能使城市更加靈動和厚重。物聯網將令數以億計的各類物品的實時動態管理變為可能,從而實現“智慧城市”。
未來,物聯網技術支撐下智慧城市將會呈現出這樣一副景象:打開手機我們可以查看家中的燃氣安全情況、遠程關閉家中的燃氣閥門,還可以查看凈水機的水質情況、操控空調、洗衣機等等實物設備;現在,更有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按摩椅等新奇事物融入生活,萬物互聯將讓城市更加宜居宜業。
總而言之,利用物聯網技術手段搞好城市治理,是提高政府的整體快速反應能力,提升城市建設與管理的現代化水平和社會經濟效益的必要手段。物聯網使得城市聯接從人與人的聯接拓展到人與物的聯接以及物與物的聯接,
物聯網架構下的智慧城市有以下四個方面特征:
1.快速感知:利用任何可以隨時隨地感知、捕獲和傳遞信息的設備快速獲取城市任何信息并進行分析,便于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和進行長期規劃。
2.廣泛互聯互通:將個人電子設備、組織和政府信息系統中收集和儲存的分散信息及數據進行連接、交互和多方共享,從而對環境和業務狀況進行實時監控,從全局角度分析形勢并實時解決問題。
3.安全管理:在互聯互通的物聯網信息平臺下,城市管理要更加的安全性,充分考慮市民的需求、意愿,并提供智慧的安防解決方案。
4.深入智能化:深入分析收集到的數據,以獲取更加系統且全面的分析來解決特定問題以更好地支持城市發展決策和行動。
為了創造人、事、時、地、物都能相互聯系與溝通的物聯網及智慧城市環境,當中有幾個關鍵技術的成熟與否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包含:1.低功率奈米微型化嵌入式技術或射頻識別技術(RFID):可將信息記錄在物體上,提供存取功能,并可長時間運作、接收網絡訊息或計算數據能力;2.無線感知網絡與后端數據傳輸的無線技術:讓傳感器之間可以傳送數據;3.智能型匝道技術:包括網絡鏈接、霧運算、數據安全;4.回程網絡與骨干網絡;5.云端中心、管理與自動化、及應用支持平臺。
物聯網的智慧城市建設,是一個超級龐大的系統工程,僅僅憑借個人,或者幾個廠家是無法完成的,需要政府、相關的科研、標準組織機構、芯片傳感器廠家、網路供應商、系統平臺提供廠家、城市應用提供廠家以及相關的城市管理組織部門等進行全方位的通力合作,才有可能完成建造新的基于物聯網的智慧城市。
結語:目前物聯網產業的發展處在一個風起云涌的“戰國時代”。隨著核心技術的基礎支撐的加快完善、產業生態的日漸成熟,物聯網成為不少地方政府搶占智慧城市發展制高點的戰略選擇。未來,希望更多的安防企業能為將物聯網智慧城市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