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而言,可穿戴產品已經基本奠定了其在運動健康市場的地位,主要用來監測一般狀態和運動時的活動、生理數據。不過這類產品的作用應該不止于此,只是這一功能比較可行而已。
使用可穿戴產品的一大動機可能會是社交分享。在朋友圈里可以曬美食、曬自拍,那曬一曬運動數據又有何不可,既鍛煉了身體,又能顯得高大上。目前這一塊做得比較好的是Nike,不過Facebook收購Moves后,社交化過程可能會加速,競爭也更加激烈。
即使沒有分享的需求,可穿戴產品也可在專業運動員上大有作為。通過佩戴或在運動器材上嵌入感應器,運動員和愛好者可得到詳細反饋,調整自己的姿勢。Movea公司的Serve killer設備與Zepp公司的訓練系統都是很好的例子。
可穿戴設備的作用還可以延伸到人類之外。ARM公司的Well Cow系統可以監測牛類胃部的活動狀況。這只是可穿戴設備的另類應用方式之一,研發人員表示,Well Cow使用ARM處理器,內置有無線設備,可以監測胃部的酸堿度和溫度,對動物進行科學管理。可穿戴設備不僅是人的穿戴,也是其他動物的穿戴。
即時信息顯示是可穿戴設備的另一用途。這一用途應該會隨著智能手表的普及而更加普遍。無論是短信還是日程安排,都可以直接推送到手表上,不用掏出手機。不過更大的作用可能是在Google Glass這樣的眼鏡設備上。雖然Google Glass在社會大眾中的接受度不算高,但在工業領域應該會大有作為。例如,如果你從事建筑、裝修等行業,那么在工作時將所需信息直接顯示在眼前的屏幕上比拿著平板翻動要方便得多,也更安全。
服裝行業是另一個經常被忽視,卻又最不應該被忽視的可穿戴產品應用領域,畢竟“穿戴”二字與服裝密不可分。這種忽視可能是由于服裝行業相對缺乏技術型人才,更進一步的分析可參閱雷鋒網的文章——為什么時尚界不待見可穿戴技術。
(審核編輯: 小王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