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太空3D打印技術的發展是十分必要的,因為將物資從地面發射到近地軌道甚至更遠的太空,成本極其高昂,而3D打印“當場制造”的特點恰好能解決這個痛點。
目前在這方面,美國航天局(NASA)無疑是全球最領先的機構之一。盡管開發太空3D打印技術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不過最近,他們還是取得了一些進展,比如剛剛在不久之前將第二臺專用3D打印機送到了國際空間站。
不過現在,該機構已經將目光轉移到了更遠的地方—火星。他們希望能開發出可以充分利用火星自然資源(比如土壤)的3D打印技術,從而實現在該星球上就地快速建造需要的設施,以便開展探索任務。為此,他們還舉行了相關的技術開發挑戰賽。最近,這項賽事的冠軍終于揭曉了,他就是來自美國南加州大學(USC)的工程師兼教授Berokh Khoshnevis博士。
事實上早在2014年,Khoshnevis教授就曾憑借建筑3D打印技術“輪廓工藝”贏得了NASA的另一項挑戰賽“創造未來”,而現在,他所開發的新型3D打印技術—選擇性隔離燒結(SSS)再次獲得了NASA的青睞并為其贏得了1萬美元的豐厚獎金。
SSS打印機原型機
據南極熊了解,SSS實際上也是一種粉末燒結型3D打印工藝,能夠使用包括聚合物、金屬、以及陶瓷在內的多種材料。不過其制造對象并非“輪廓工藝”那樣層層擠出的結構,而是一個個可以互相咬合的磚塊結構,或是功能性的金屬部件。
SSS技術示意圖
通過將NASA約翰遜航天中心開發的能模擬月球與火星土壤的復合材料與高熔點陶瓷(如也存在于月球與火星上的氧化鎂)混合,Khoshnevis教授和他的團隊已經成功通過這種新技術打印出了磚塊結構。它們的強度足以抵御住宇宙飛船降落時產生的高溫和高壓。
各種材質的SSS打印件(從上到下依次為陶瓷、銅和不銹鋼)
Khoshnevis教授認為,推進太空探索的唯一方法就是發展出在外星球上建設道路、機庫、防暴墻、防輻射屏蔽和著陸墊(全部是宇宙飛船的必要設施)的能力,而這種愿景只要結合他研發的“輪廓工藝”與SSS,就有可能實現。
接下來,Khoshnevis教授及其團隊將會在肯尼迪航天中心與USC的航天火箭實驗室進一步測試SSS技術。未來,他們還可能會與美國一些有名的航天企業合作,共同推進項目的發展。相信在不遠的未來,他們一定能讓火星上的建筑3D打印成為現實。
(審核編輯: 智慧羽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