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智能家居從不溫不火的“概念說”過渡到“產品落地”,無線通信技術也迎來快速發展的時期,逐漸代替有線傳輸,并被應用到各種領域當中。憑借高帶寬和傳輸速度的優勢,Wi-Fi目前已是智能家居應用的主流無線技術之一。
無源Wi-Fi或將成物聯網核心應用技術
然而,現有傳統Wi-Fi技術已經越來越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尤其是使用Wi-Fi網絡會消耗大量的電能,連接到Wi-Fi網絡上的各種設備電量消耗都非常快。盡管許多廠商都推出個不同的超低功耗WiFi芯片,但仍不是最理想的選擇。
近期,美國華盛頓大學計算機科學家和電子工程師研發出一種新型的Passive Wi-Fi(無源Wi-Fi)技術,即實現了無線供電技術與Wi-Fi技術的結合,并號稱消耗的電力還不到傳統Wi-Fi的萬分之一。那么,什么是無源Wi-Fi?它的工作原理和應用領域又是什么呢?
無源Wi-Fi為何被稱為“吸血”Wi-Fi?
傳統Wi-Fi需要兩道電波來傳輸和反饋數據,并需要在信道日益擁堵的環境下通過加大信號發射功率的方式使設備獲得更好的連接速度,但Passive Wi-Fi所采用的創新傳輸方法卻能有效避開這些短板。
據悉,Passive Wi-Fi可以被動地吸收附近發射源的無線電波能量,在加入新數據的情況下反射信號。這種像“吸血”一樣的工作方式使得Passive Wi-Fi技術能夠讓設備在使用過程中,獲得同沒有打開Wi-Fi模塊時幾乎一樣的續航時間。
可以看出,Passive Wi-Fi背后的工作原理有些類似RFID芯片,利用的是電磁的后向反射通信技術,并可以兼容普通的Wi-Fi信號。目前,這一技術已被《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提名為“2016十大科技突破”,并且已實際應用在華盛頓大學校園里。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采用Passive Wi-Fi技術的設備本身并不傳輸任何信號,而僅僅是依靠'反射'的方式將數據包傳輸給目標設備,因此這一傳輸方式所產生的能耗非常、非常低。據研究人員表示,Passive Wi-F所消耗的電力還不到傳統Wi-Fi的萬分之一。
然而,在降低了功耗之外,Passive Wi-F首次實現Wi-Fi信號傳輸速率高達每秒11兆位。這一速率雖然比現有最大的Wi-Fi速率要小,但是卻比藍牙傳輸速度高出11倍。
無源Wi-Fi或將成為物聯網核心應用技術
對于智能化行業來說,除了可以節省各種無線終端設備的電池壽命外,無源WiFi設備最廣闊的應用前景在于物聯網領域,如各種傳感器等。因為這種技術可以讓所有的家居設備和可穿戴傳感器通過Wi-Fi連接起來,而無需擔心電量的損耗,且不受環境的限制。
在過去20年里,運算中的數字側變得極為節能,而模擬組件仍然要消耗大量的電能。在無源Wi-Fi的架構中,一些耗電量大的模擬功能被賦予網絡中的一個獨立設備,這個設備接通電源。一組傳感器只需要利用一個數字轉換器簡單地反射和吸收信號,就可以實現利用極低的能耗產生Wi-Fi數據包。在華盛頓大學的現實環境中,研究人員發現他們的無源Wi-Fi與一部智能手機之間的通信距離可達100英尺(約30米)。
由于傳感器所產生的都是真正的Wi-Fi數據包,因此它們可以與任何Wi-Fi設備進行通信。Passive Wi-Fi研究團隊成員介紹:“我們的傳感器可以與任何路由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或任何帶有Wi-Fi芯片的電子設備進行對話,而且所有這些設備都可以解碼我們通過反射所產生的Wi-Fi數據包,因此你不需要任何特殊的設備。”
由此可見,這項技術不僅僅可以形成一種全新的通信類型,而且還可以讓這個數據密集型世界簡單化,并連接更多的移動設備。使得之前因為能源需求超出了電力供應能力而受限的通信技術成為可能。比如,所有智能家居應用都可以通過傳感器跟蹤任何事物,從察看家里的門是否忘記關閉,到看孩子是否已從學校回到家里,都將變得極其容易。
(審核編輯: 智慧羽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