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生化人大衛進入“造物者”飛船的核心控制區,推動開關的瞬間展現在他眼前的宇宙三維圖像可以說是整部《普羅米修斯》中最讓人驚嘆的場景。也許沒有科幻片中那樣酷炫,而相似技術的確已非科幻。
EOS系統11分鐘完成3D建模
南極熊近期在一個叫“醫棧”的微信公眾號上發現了一家法國的公司,南極熊認為它將會給醫療以及3D打印行業帶來巨大的變化,這家公司叫作EOS imaging(這和我們常說的德國金屬3D打印機廠商EOS可不是一家),他們開發的EOS 3D掃描設備和系統可以對人體進行類似于CT一樣的拍攝。但是與CT相比卻有幾個非常大的優勢:1、整體拍攝2、任意姿勢拍攝3、射線輻射量只有普通X光的1/4,普通CT的1/204、11分鐘就可以完成3D數據建模和手術規劃。
EOS系統11分鐘完成3D建模
相比于傳統的X線攝片只能拍攝局部、需要多次拍攝拼接才能顯示全身骨骼,EOS imaging能夠完整拍攝、整體診斷,同時避免了由于拍攝角度和曝光量等原因而造成的全身骨骼片失真。對于EOS imaging,法國院士Dubousset教授介紹,骨科醫生可以通過EOS自帶軟件直觀地完成術前手術設計,并預測手術的效果。手術導航系統也將協助骨科醫生按照預計的手術設計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完成手術,并在術后與術前進行手術效果圖對比,完成術后療效評估。該功能避免了骨科手術的盲目性,提高了手術的精確性,也有利于手術質量控制,并建立手術效果的評價體系。
EOS系統11分鐘完成3D建模
除此之外,EOS系統還可以針對任何體位進行拍攝。法國Laurence Mainard教授對該功能解釋說:“很多骨科患者反應平時躺著、坐著時不疼,但站立、走路時卻很痛。這是因為人屬于直立動物,所以有時站立位拍片才最能真實反映病人日常骨骼疼痛的原因和骨骼畸形程度,而EOS系統不但可以站著拍,還可以坐著,甚至跪著拍也不在話下,更加真實地反映了骨科疾病情況,為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準確的影像資料。”
EOS系統的另一項重要特點是其射線輻射量只有普通X光的1/4,普通CT的1/20。低輻射意味著今后新生兒以及術后需要長期拍片隨訪的老年骨科患者都可以進行安全的檢查。比如新生兒的髖關節先天發育不良,以往總是不敢拍片檢查,怕輻射會影響孩子的發育,矯正治療后也不敢經常拍片復查。EOS imaging的誕生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些顧慮,因為EOS imaging從頭到腳的一次拍片僅相當于一個人平時在戶外空氣中一周受到的輻射量。
EOS系統11分鐘完成3D建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傳統的CT三維重建需要經過CT拍片、電腦建模、術前手術設計并3D打印等過程,病人至少需要等4-7天時間,但現在11分鐘就可以完成全套過程,大大減少了病人的等候時間,提高了骨科診治的效率。另外,可以在軟件中非常方便的規劃手術,并生產手術報告。
EOS系統11分鐘完成3D建模
在2016年3月21日,EOS系統終于獲得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CFDA)批準進入中國市場。對此,該公司的CEOMarie Meynadier表示,對于EOS imaging來說,能夠獲得CFDA的批準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中國市場的開放將帶動整個亞太地區的收入增長,其中蘊藏的市場潛力將會極大地推動EOS系統的長期發展。2014年第一臺EOS成像系統落戶上海,2016年EOS成像系統在中國市場的征途正式開啟,我們期待著這項技術能為中國患者帶來福音。
(審核編輯: 智慧羽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