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韓國平昌冬奧會閉幕式現場,由張藝謀執導的“北京8分鐘表演”再次驚艷了世界。24臺來自新松的移動機器人和26名舞蹈演員的傾力演出將整個演出推向了高潮,傳統而又富有底蘊的中華文化與現代而又充滿魅力的人工智能在這里實現了完美融合,為世人展示了一個快速發展、科技擔當、海納百川的當代中國。
毫米之間決定成敗的殿堂級演出
僅僅90秒的換場準備時間,24個移動機器人與舞蹈演員的精準互動,16套復雜的機器人動作規劃……,在此之前,世界范圍內從未出現過如此大規模的移動機器人演出陣容。移動機器人車體攜帶液晶顯示單元,在表演中需要配合舞蹈演員完成一系列曼妙而復雜的舞美動作,不允許有一絲一毫的誤差——哪怕其中的一臺機器人有一秒的延遲或動作偏差,都將導致整個演出的失敗。
一次突發性的“國家任務”
實際上,最初的“北京8分鐘表演”創意中并沒有機器人的參與。在距離演出日期還有半年的時間,導演團隊才通過一個偶然的機會找到了新松公司,確定了移動機器人參與表演的全新方案。所以,從項目規劃到與機器人配合演練只有不到4個月的研發生產周期。從接到任務的那一刻起,新松移動機器人團隊就猶如簽下了榮譽的生死狀。“代表中國出場,我們就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從技術攻關到第一臺原型機下線,再到全部演出設備聯調…時間對于這個年輕的團隊顯得額外寶貴。如何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將這一個個看似不可能的要求轉變成現實,是他們每天努力拼搏實現的目標。
源于藝術的追求和技術的嚴謹
作為世界知名的移動機器人產品和解決方案提供商,新松的系列移動機器人產品早已在汽車、電力、智能物流等領域享有盛譽。然而,不同于工廠制造環境,演出機器人的最大難題,來自于運動姿態的多樣性和與演員表演、演出音樂、地面投影、場地燈光等的高度統一。傳統上工廠用的移動機器人側重于效率、精度和速度,這也直接決定了機器人的運轉路徑多以直線、圓弧為主,機器人的加減速度規劃曲線呈現一個規則的梯形。而表演機器人為了完成完整的舞美創意,僅靠直線和圓弧轉彎的動作是遠遠不夠的,它們需要能像芭蕾舞演員一樣一邊旋轉,一邊畫出一個完美的弧形,而且是多臺機器人的協調運轉。
室外演出的移動機器人面臨的另一個難題就是更加復雜的自然環境。冬奧會閉幕式期間恰逢平昌地區大風降溫天氣,加上活動場地并非水平狀態,這些都給機器人的正常運行添加了很多不確定因素。
機器人的“眼睛”——激光導航系統也有了更加嚴苛的應用條件:機器人距離舞臺周圍的環境參照直線距離近百米,演出場地人流多,如何讓機器人看得見,看得準,也是團隊面臨的問題。稍有偏差,機器人可能就迷失了方向。新松的移動機器人團隊針對這些特殊的情況,專門研制了全新的導航控制算法,確保所有移動機器人在演員移動頻繁、場地光照復雜的情況下仍然能夠精準定位和運動。
機器人的通訊問題也是另一大難題,由于閉幕式現場有部分國家政要的出席,屏蔽了絕大部門的無線網頻段,其中包含機器人通常使用若干頻段,技術人員不得不尋找替換的解決方案,升級機器人的通訊系統,確保所有機器人可以正常接收指令。
國家的榮譽感是支撐我們前行的動力
“可以說,我們的每一次創新和技術攻關,都代表著中國機器人向世界科技前沿發起的新的沖擊”,項目負責人張雷說道:“從沒想過,可以在這么短時間內完成這么多的技術突破。除了我們團隊優秀的創造力,我想,更多的是源自于為國獻力這一無上榮譽的激勵”。一份來自國家的責任,讓這個新松的年輕團隊,用無數個不眠之夜,向世人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新松機器人簡介
新松機器人隸屬中國科學院,是一家以機器人技術為核心,致力于全智能產品及服務的高科技上市企業,是中國機器人產業前10名的核心牽頭企業,也是全球機器人產品線最全的廠商之一,國內最大的機器人產業化基地。
作為中國機器人產業的翹楚和工業4.0的踐行者與領導者,新松成功研制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業機器人、移動機器人、特種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四大系列百類產品,面向智能裝備、智能物流、智能工廠、智能交通,形成八大產業方向,致力于打造數字化物聯新模式。為全球3000余家國際跨國企業提供產業升級服務,已累計出口32個國家和地區,與一帶一路17個國家和地區有深切合作。其中,移動機器人綜合競爭實力全球領先;潔凈(真空)機器人打破國外技術封鎖,填補中國在該領域的空白;工業機器人在高端領域批量應用;服務機器人業已銷往海內外。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