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蘋果揣著Carplay高調進軍車載領域后,汽車車載信息領域進入了百家爭鳴的時代。2015款奔馳C級轎車中將配備蘋果CarpPlay系統,將智能手機上的應用映射到車載顯示屏上。
汽車行業非常龐大,并蘊藏著許多獲利的機會。但目前,車載技術并不完美,車企和科技公司在揣摩客戶需求方面做的并不出色。消費者已經習慣于智能手機的便捷操作模式,而當他們報以同樣的期望值使用車載系統時,則會大失所望。
并不是說車企在這方面缺少嘗試和努力。通用汽車在2012年款的車型中引入了MyLink系統;福特則在更早的2007年就發布了MyFordTouch和Sync系統,同年首代iPhone面世。其他的還有奧迪的Audi Connect系統、豐田Entune、起亞Uvo、現代BlueLink……
真正的問題在于消費者尚未接受如此功能繁多的車載系統——因為他們在手機上的操作要簡便的多。車載系統由大量的按鈕堆砌而成,每個功能之間又有互相的嵌套。在早期階段,它們一定是不完善的,首先,車載系統的響應速度不如手機;其次,手機可以很輕易地更新軟件,而車載軟件更新則需要一次次地跑到經銷商處進行升級。
美國高德納(Gartner)公司車載技術分析師Thilo Koslowski表示:“(車載系統)不是最好的選擇,目前它還不具備精確‘捕捉’司機需求的能力。”
安吉星系統工程組經理Mark Scalf認為,這一現象與汽車的工程周期有部分關系,如今汽車上搭載的信息娛樂技術都是3-5年前的“新技術”。也就是說,工程師現在正在研發的技術將在2018-2020年款的車中搭載。
通用汽車首席車載信息娛樂官Phil Abram表示:“目前車載系統的整合度太低。如今蘋果、谷歌……以及各大運營商都在開發更先進的系統并制定更完善的標準。我們正在邁入下一個階段。”
換句話說,并不是說車載系統太復雜,只是目前的車載系統無法準確捕捉人們的功能需求。
Thilo Koslowski指出:“車載技術應該是人們使用移動設備的體驗在車內的延伸。車企還沒有真正理解消費者需要什么。”
用戶其實并不在意多功能顯示屏、語音控制等等功能,他們在乎的是是否能在駕駛座上體驗到與智能手機相同的功能和操作水平。J.D. Power公司在2013年進行了一項車載技術的研究,發現80%的用戶在購車前對車載系統本身的興趣遠不如車載系統與智能手機的連接功能來的高。
曾經是一名軟件開發者,如今加入通用汽車的Scalf表示:“車企最終意識到了消費者的想法。車載系統/車載連接技術已經成為客戶價值的一方面,熱門更希望車載系統是一個能夠連接八方的平臺,而不是一個簡單的功能性設備。”也就是說,下一代車載技術將更注重軟件,而非硬件。未來的目標是一款能夠兼容任何移動設備和運行系統的車載連接平臺。
從今年的CES消費電子展中已經能看出一些端倪。通用在該展會上展示了2015年雪佛蘭車上將搭載的4G LTE網絡,這意味著車內連接將變得更快速、便利。2014年奧迪、通用、本田、現代組成的OAA開放汽車聯盟也是大環境下的產物。
Scalf表示:“車載系統的體驗不可能完全與手機相同,無法直接將手機上的內容和體驗復制到汽車上。因為汽車是移動的,平時使用手機時我們是靜止的,因此兩者的體驗肯定不同。
汽車的核心的作用是運送——讓人們從A地到B地,而技術則是用來提升這段旅程質量的手段。
OAA聯盟究竟能有何作為尚不能下定論。但Koslowski認為,今后的汽車將成為最酷的生活工具,比智能手機更酷,比平板電腦更有創意。
(審核編輯: Doris)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