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醫藥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0-2016年我國醫藥制造行業的總體銷售收入和利潤總額均在不斷提升。2016年我國醫藥制造業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有7449家,實現銷售收入同比增長9.89%,達到28062.9億元。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4.3%,達到3002.9億元。而2017年,我國醫藥制造業銷售收入和利潤總額同比分別增長了6.28%和17.21%,達到29826億元和3519.7億元。
從整體來看,醫藥行業發展態勢向好,業內表示,我國醫藥制造業利潤附加值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據了解,醫藥行業對于保護和增進人民身體健康、提高生活質量以及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實力和生產能力的不斷提升,醫藥行業的收入和利潤水平都在顯著提升。
政策扶持力度持續加大
為推動制藥行業發展,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一些列政策,這些政策的實施將為醫藥工業創新能力、質量品牌、智能制造和綠色發展水平提升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如《中國制造2025》明確將生物制藥作為重點發展領域和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加快培育。
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是醫藥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據悉,近年來,中國出臺了一系列鼓勵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創新發展的政策,如包括國家與地方政府出臺的、與生物制藥相關的政策已經將近40份。其中既包括整體戰略指導,也包括針對如細胞治療、細菌耐藥、器械審評等細分領域的規定。且《“十三五”國家社會發展科技創新規劃》明確指出,建設一批以生物醫藥為特色的專業園區和工業生物技術為特色的專業園區。在此背景下,目前我國形成了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三大生物醫藥產業集群。
市場需求不斷擴張
市場需求大是業內普遍認為醫藥產業將迎來黃金發展的重要原因。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推動對醫療保健需求的增長,我國醫藥行業呈持續快速增長態勢,且越來越受公眾的關注。
從全球看,發達經濟體醫藥市場增速回升,新興醫藥市場需求旺盛,生物技術藥物和化學仿制藥在用藥結構中比重提高,為我國醫藥出口帶來新的機遇。從國內看,國民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和消費結構升級,健康中國建設穩步推進,醫保體系進一步健全,人口老齡化和全面兩孩政策實施,都將繼續推動醫藥市場較快增長。
來自臺灣的生物眼角膜企業柏登生醫意識到了大陸市場的潛力。其創始人兼 CEO賴弘基表示,“我想中國最大的特色就是市場大。”以生物眼角膜這個細分領域為例,雖然目前全球最大的市場還是美國,但是在他看來,中國是“有本錢趕超美國的”。 賴弘基提到,近年來,中國的經濟一直在增長,中國的很多企業也在進行創新研發,這也讓很多大陸外的企業看到了創新的機會。
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以及國家政策扶持力度的日益加大,技術的不斷提升,監管的日趨強化,我國醫藥產業發展將面臨較大的提升空間。但是也值得注意的是,我國醫藥產業在人才、創新、支付等角度來看,想要創造“黃金期”的輝煌還是很有壓力的。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