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近日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來華進行正式訪問的法國外長艾羅。李克強表示,中法擁有高度政治互信,各領域務實合作廣泛深入,人文等交往日益密切。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發展同法國的關系,愿同法方在核能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擴大相互投資,積極開拓第三方市場合作,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加強溝通協調,讓中法互利合作不僅促進各自國家經濟發展,也為世界經濟復蘇和增長提供助力。
外交部長王毅強調,雙方要加強高層交往的戰略引領,發揮好中法戰略對話、高級別經濟財金對話和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三大平臺作用。共同推進“中國制造2025”同法國“未來工業計劃”對接,積極落實大項目合作,拓展金融、可持續發展、農業食品、旅游等新興領域合作,繼續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進一步推動兩國人員往來便利化,落實好“千人實習生計劃”。
中法工業化牽手
法國駐華大使顧山此前曾強調,法國和中國在經濟發展和社會結構方面有很多相似之處,是天然的合作伙伴。同時其也就法中合作未來發展提煉出了3個關鍵詞,即“中國制造2025”和法國“未來工業”計劃、“一帶一路”構想及“十三五”規劃。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歐洲所研究實習員周譚豪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法國‘未來工業計劃’于2013年提出,該計劃與我國的‘中國制造2025’有相似之處,但核心卻不完全相同。我國側重于制造業轉型升級,而法國卻不同,法國提出該計劃是為了改變法國去工業化的現狀,實現再工業化。法國目前產業空心化較為嚴重,一萬人以上的大企業中有相當一部分的員工以及利潤都在海外,因此法國‘未來工業’計劃的主要著眼點是要將制造業遷回本國。”
據了解,“未來工業”計劃將在“工業新法國”的第二階段中扮演核心角色,旨在使工業工具更加現代化,并通過數字技術實現經濟增長模式轉變。“未來工業”計劃提倡在一些優先領域發展工業模式,例如新資源、可持續發展城市、未來交通、未來醫藥、數據經濟、智能物體、數字安全和智能電網。
未來工業依托于未來工廠計劃。當今數字技術的發展使得工業和服務之間的隔膜消失,除了要致力于生產工具現代化,還要幫助企業轉變經營模式、組織模式、研發模式和商業模式。
另外,周譚豪指出,法國希望通過該計劃加強科技創新。法國經濟體制與行業活力不足,創新研發成果也不夠豐碩,在歐盟當中甚至處于平均值之下,在全球化過程中,法國明顯表現出不適應;此外,雖然法國教育具有優勢,在人才培養、職業培訓方面表現突出,但是法國的人才流失現象卻較為嚴重,因此,法國該項計劃還注重人才培養。同時,法國還希望能夠跟上當前如氣候產業,綠色城鎮化等新興產業發展的步伐,并提升在如核能、汽車、高鐵、航空航天等行業等大型產業領域的競爭力。
搭建平臺幫助計劃實現對接
艾羅表示,法中兩國擁有傳統友誼和高度互信,一直以來保持著密切政治對話、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兩國同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法中加強各領域協調合作,符合兩國和國際社會共同利益。
顧山認為,鼓勵高新技術發展是“中國制造2025”的核心思想,這與“德國工業4.0”、法國“未來工業”計劃所倡導的理念不謀而合,都是謀求生產方式的數據化。
周譚豪認為,中法兩國政治互信,戰略合作年深日久。我國與法國、德國、包括歐盟等已經提出一系列發展產業對接的提議,然而,因為項目宏大,在具體實施之前還應建立一些平臺與機制。因此,中法雙方發展戰略對接或產業對接時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應是建立一個有效的、長期性的平臺與機制,具體而言,或許可以將合作項目放在中法高級別經濟財金對話機制等平臺上進行,并慢慢推進。
另外,周譚豪還表示,應當利用現在已經簽訂或擁有的大型項目,更高效地統籌、整合現有項目,凝聚力量。目前在高鐵、核能以及航空航天等項目方面,中法之間已經有深厚的合作關系。
此外,周譚豪指出,雙方政府進行支持的形式也很多,比如共同建立基金,在各方面提供政策支持以及人員支持等。雙方戰略對接,在愿景與共識方面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基礎也穩固,不過,在具體實施的時候,還需要投入大量時間。
顧山指出,法國的一些企業已經先行與中國企業進行了項目的合作與對接。他舉例稱,法國軟件巨頭達索系統已在3D系統設計方面與中方展開了合作;施耐德集團則在低耗能建筑方面與中國進行了接洽,其他還有智能交通等項目。
“目前,在數字經濟領域,如數字技術,數字產品以及數據保護等方面雙方并沒有壓倒性的優勢,因此中法在這一領域的發展與成長空間也比較大,并可以開展合作,且雙方也在積極探討。不過,中法雙方合作的方向雖可以大致規劃,但達成更具體的合作項目還需要一定時間。此外,法國明年進行大選,這其中就涉及到政策是否能夠延續的問題以及資金短缺等問題。因此需要雙方穩步推進,絕不能操之過急。”周譚豪告訴記者。
不過,顧山也曾指出,在諸多工業計劃的對接中,法國有一個與中國合作的得天獨厚的優勢,即對人工的重視。因為法國也是一個人口大國,如果為工業推廣犧牲大量就業率是得不償失的,所以在計劃推廣過程中,法國會更加重視在人工能發揮作用的大前提下,進一步推廣生產方式的數據化,而這也符合中國方面的需求。
周譚豪指出,基礎是建立長效機制,首要是整合現有合作,根本是擴大雙方企業交集,保障是政治引導、政策扶持。具體領域日后會慢慢明晰。
艾羅表示,法方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對法中關系與合作前景充滿信心,愿同中方密切高層交往,持續推進核能、電力以及人文等領域交流與合作,加強多邊溝通協調,推動法中關系不斷取得新發展。
(審核編輯: 智匯胡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