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延長產業鏈,提高其附加值,讓產品賣上好價格?如何把初級產品“吃干榨凈”,提升綜合利用率,避免資源的浪費?這些都是食品工業需要考慮的問題。不少地方企業積極通過深加工,使用先進的保鮮、精煉技術以及超微粉碎設備等,把水稻、枇杷、牡丹吃干榨凈,提高了綜合利用率。
保鮮、精煉等技術 提升稻米綜合利用率
由于水稻種植加工多處于分散種植、粗放加工、產能效率不高的狀況,“小、散、低”的加工格局以及糧食儲藏不當等,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糧食損失浪費。為此,采用先進的加工技術、設備,延長產業鏈,讓水稻衍生出更多產品,加快水稻加工產業升級勢在必行。據悉,某企業采取梯度烘干、CO2保鮮等先進技術進行貯存,有效地避免稻米長時間堆砌內部蓄熱而導致發霉、變質情況,進而延長了大米的保質期。
此外,為了提高稻米的綜合利用率,提升附加值,有企業通過浸出、精煉油脂設備研發出稻米油。值得一提的是,米糠經過壓榨工藝制成米糠油,同時產生的米糠粕,再通過提煉技術加工出米糠蠟、卵磷脂與谷維素等高附加值的產品。還有,稻殼可以用來發電,而從稻殼灰里能夠提煉出白炭黑,可廣泛應用于化工行業等等。可見,稻米通過吃干榨凈,既提高產品附加值,又提高綜合利用率。
吃干榨凈枇杷 提升產品附加值
提到枇杷,想必大家并不陌生。枇杷味道甜美,營養豐富,又有潤肺、止咳等功效,兼有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目前,市場上已出現不少枇杷深加工產品,如枇杷膏、枇杷酒、枇杷飲料、枇杷罐頭以及植物酶制劑、保健品等。不僅如此,枇杷花、枇杷葉、枇杷果核也具有食用價值和經濟價值。枇杷葉可以通過干燥設備制干,再與其它藥材一起制成枇杷膏。
而采摘下來的枇杷花瓣、花蕾,經過清洗、烘干、炒制、提味等工序,把枇杷花瓣、花蕾制成花茶,變廢為寶,提升產品的附加值。筆者獲悉,浙江某地合作社引進先進的枇杷深加工生產線,不斷深挖深加工產品,延長枇杷產業鏈,提高產品綜合利用率,提升產品附加值。據了解,該地枇杷產業近3年年均產值逼近1億元,也大大增加了當地農民收入。
超微粉碎等技術 助力衍生更多牡丹產品
在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當作中國的國花,其具有觀賞、食用、藥用價值,深加工產品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一直以來,“牡丹油”被稱為“液體黃金”,主要利用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技術,不會改變牡丹籽有效成分,并且保留大部分營養價值。牡丹籽不僅可以制成牡丹籽油,由于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通過超微粉碎設備,研磨成細膩的牡丹粉,可以用作添加劑,加工成面粉、點心等等。
目前,有地方圍繞牡丹“深加工”做足文章,相繼研發出牡丹籽油、牡丹茶、牡丹粉、牡丹食品、牡丹酒、牡丹膠囊、牡丹化妝品等各類牡丹產品超過200個,有效地延長了牡丹產業鏈,提升產品附加值。根據業內人士介紹,牡丹的根、莖、皮等也具有經濟價值,如果企業繼續深挖產品鏈,牡丹深加工產品會翻倍增加。
小編結語:無論是稻米,還是枇杷、牡丹都可以通過深加工,利用保鮮、精煉技術,超臨界萃取技術等延長產品鏈,吃干榨凈,衍生出更多新產品,提升產品附加值,并且提高了稻米、枇杷、牡丹的綜合利用率,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費,節約資源,很好地響應了國家發展循環經濟和資源節約型社會建設。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