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零售業正迎來新一輪革命浪潮,“新零售”、“智慧零售”、“無界零售”等新概念不斷涌現,本質上都是運用信息技術和大數據重構零售業“人”、“貨”、“場”三要素,形成全渠道打通、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業態,最終推動零售業實現智能化革命,即“智能零售”。
近年來,我國線下零售面臨成本上升、消費升級、競爭激化等多重困境,傳統商超企業都在謀求轉型發展的新路徑,智能零售蓬勃發展為傳統零售業帶來了新的生機。智能零售將線上資源和實體商業資源進行有機對接,以新技術打造新模式、新場景和新體驗,充分調動起群眾消費潛力,是解決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等迫切問題的有益探索和實踐。
智能零售主要有三大方向。一是傳統門店升級改造。通過全渠道數據化改造,實現傳統零售業效率提升。如強強聯合模式,大型商超聯手互聯網巨頭,如永輝超市與騰訊、京東進行深度合作共同構建智能銷售網絡,阿里入股百聯、銀泰、華聯等商超企業整合線上線下資源。二是融合業態探索創新?;诖髷祿治鰻I造全新消費場景,改善與消費者互動方式。如O2O融合大賣場模式,以阿里盒馬鮮生、京東7FRESH為代表,主打“超市+餐飲+O2O”模式,以門店為核心打造社區會員網絡,并提供快速送貨上門服務。還有主題體驗店模式,如小米打造的“米家”,以“智能家居”為主題,利用小米的品牌和平臺效應,賦能數十家智能家居企業,建立起一系列產品矩陣。三是無人零售前沿探索。利用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實現無人零售。如高端人工智能模式,以 Amazon Go、阿里淘咖啡為代表,采用機器視覺、生物識別等技術識別用戶消費行為,大幅改善消費體驗,是未來零售發展的重要方向。物聯網模式,主要采用物聯網標簽技術和二維碼掃描,實現對貨物的識別和自助支付,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無人貨架模式,國內創業的主要模式,消費者取貨、掃碼即可付款,主要應用在寫字樓的辦公區域,因其門檻低、可滿足一定高頻消費而得到資本追逐。
智能零售能夠快速興起,得益于以下“四力”的共同驅動。一是零售業轉型升級的現實驅動力。線上零售已度過快速成長期,線下零售同樣生存艱難,線上線下融合創新成為各方共同選擇,新業態發展呈現“O2O螺旋上升”趨勢。二是未來消費需求的牽引驅動力。智能零售對象人群具有收入水平更高、消費水平更高、年齡更小等特征,他們中高端消費需求、互動場景偏好引領消費升級方向。三是技術變革的本質驅動力。智能零售模式具有很高的技術壁壘,正是由于網速大幅提升,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突破,為系列新模式和新場景提供了技術基礎。四是資本尋找出口的外部驅動力。新風口總能點燃各路資本熱情,資本持續投入將提供不竭的外部動力。未來智能零售將呈現高質量、高效率、高科技、高產出等特征,深度符合我國經濟轉型方向,值得高度關注。
智能零售有效解決傳統零售痛點。個性化消費和消費者到企業(C2B)是未來商業發展的趨勢,這要求智能零售“將商品放在離消費者最近的地方”,實現“人、貨、場”無縫銜接,貼身解決用戶需求。如盒馬鮮生通過大數據精準描繪目標客戶畫像,滿足目標顧客多種場景下的即時性、個性訂制需求。智能零售還能創造消費場景,以新體驗帶動新需求。消費場景的發現和創造是智能零售的重要特征,通過新場景、新體驗帶動消費升級。如Amazon Go利用深度學習、傳感器融合等先進技術,創造出“即拿即走”消費新場景,給用戶前所未有的、顛覆性的沖擊和體驗。智能零售同時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推動零售業轉型升級。通過新技術對生產、流通、銷售各環節進行改造,提升供應鏈運轉效率,幫助商家降低成本、提升利潤。
在智能零售蓬勃興起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其問題與挑戰。一是技術創新不足,概念炒作較多。我國智能零售偏向低端同質化競爭,通過補貼手段吸引用戶獲得融資,但新技術應用較少、盈利模式不清晰,單純依靠“燒錢”難以長期持續,不利于產業長期健康發展。二是數據資源整合利用能力顯著不足。智能零售的核心是數據資源利用,當前線下商超、中小店鋪普遍缺少數據資源,打通線上線下實現盈利能力不足。三是商業環境不夠完善影響應用普及。在信息消費環境下,誠信缺失現象仍然較為顯著,如部分無人貨架盜損率。如Amazon Go模式需要大量高端技術,現階段實驗的意義大于盈利。
促進智能零售更好發展,要支持企業加大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等關鍵技術研發,深度運用5G、生物識別、虛擬現實(VR)等技術拓展互動消費場景。大力培育“互聯網+零售”新業態,倒逼傳統零售業變革和升級。推動政府各部門加快數據資源開放共享,完善數據共享、流通、保護相關標準。鼓勵行業組織、征信機構、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加強數據合作。加快構建社會信用體系,健全市場監測、用戶權益保護、產品追溯等機制,著力降低監管、場地和網絡等成本。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