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周不到即是新年,你過年用什么方式回家確定了嗎?近來,筆者得知一個陜西朋友搶上了高鐵票,但也要坐將近12個小時才能回家,最近開始發愁路上吃啥。考慮到她是一名極為關注飲食健康,連外賣也不太樂意吃的人士,筆者建議她將高鐵盒飯作為一種選擇。
相較于高鐵外賣時候由商家制作菜品,高鐵盒飯的生產現代化氣息更為濃厚。高鐵盒飯的大批量供應要求有更多的食品機械設備參與。據了解,與普通盒飯不同,看似簡單的高鐵盒飯實際上要經歷12道程序才被送至消費者面前,包括對菜品的擇洗、切配、制熟、速冷、分裝、覆膜包裝等。
菜品運送過來后首先需要經過原料檢測關卡。像武昌火車站旁的一家菜品制作,就建了一座“理化試驗室”對菜品進行快速檢測。配備的農藥殘留快速檢測設備、食品品質檢測儀、病害肉快速檢測儀等設備能夠讓不合格、不新鮮菜品不給通過。其中病害肉快速檢測儀就是專門針對病變肉進行檢測的設備,設備能夠快速檢測出肉類中的組胺、細菌毒素、揮發性鹽基氮等指標含量,從而判定肉類是否遭受病害侵襲而變質。
菜品的清洗切制就由清洗機、多功能切菜機等進行制作。清洗過程中首先需要浸泡50分鐘,再被送到清洗區噴淋洗凈。針對土豆這類表面容易沾染污漬的菜品,可以使用毛棍清洗機進行清洗,通過毛刷的擦洗除去污垢。清洗完成后需要進行切制。當前多功能切菜機能夠實現對菜品得到切丁、絲、條、片、塊等形狀,產出菜品還有長短均勻,外觀美觀整齊,無毛刺的優點。
在菜品的制熟階段,通常是人工、設備并存的狀態。像京鐵列車服務公司引進了國外的蒸汽鍋、蒸烤箱、米飯生產線、油炸生產線等食品機械設備,能夠在米飯的蒸煮、部分的食品煮制階段實現自動化。這類燒制需要大廚固化制定出標準食材大小、調料用量、翻炒次數、烹調時間等。從而確保同批次餐盒品質、口感的穩定。而人工煸炒則能夠確保食品的色、香、味、形等。
高鐵餐盒的包裝也是值得說道的一件事。一般來說,高鐵盒飯一共有三種包裝方式,一種是普通包裝的冷鏈套餐,這種盒飯因為全程冷鏈運輸,即便只是普通封裝也能夠保持24小時不變質;第二種是氣調常溫包裝,這種包裝需要使用氣調包裝設備,在盒飯內充入氮氣隔絕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保質期能達數月之久;第三種是氣調冷鏈包裝,這種結合了氣調包裝和冷鏈雙重保障的包裝方式,多是為了追求新鮮的客戶準備,往往只有72小時的壽命。
出廠前的檢測主要針對已經生產包裝好的食品進行檢測,包括金屬檢測設備、重量檢測、X光異物檢測以及留樣檢驗菌落總數、大腸桿菌數等。其中金屬檢測設備主要是為了檢測使用食品機械設備生產時候是否混入金屬異物;X光異物檢測則是查看是否有小石子等非金屬異物;重量檢測設備是保障餐盒標準化的關鍵;而留樣食品的保存則是為了發生食品安全事故后能夠進行追溯徹查。
當然,高鐵盒飯并不絕對安全,早先就有人在搭乘北京開往武漢高鐵時候,發現購買的高鐵盒飯中發現嚴重發霉變質現象。但總體而言,高鐵餐盒在生產過程中有更多設備做保障,且在出廠前需要經歷異物等一系列檢測,在存儲時候也能夠嚴格按照冷鏈要求進行冷藏存放,產品品質更值得相信。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