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是周二,又是兔哥扯淡的日子。
自從成了工業圈的一個純網紅,我的郵箱每天都會收到幾十份尋求融資的商業計劃書,偶爾也會約見一些創業者,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了一點問題,就是工業互聯網創業者與傳統風險投資人之間存在很大的認知鴻溝,這可能也是導致中國工業領域缺乏現象級創新的一個重要原因。
好項目VS好賣的項目
比如很多人特別喜歡跟我說下面這樣的話:
“我的項目技術領先,有XX項發明專利。”
“我的客戶關系非常深厚,有穩定的訂單。”
“我的項目盈利狀況特別好,每年都增長超過30%。”
這個基本邏輯就是:因為我的項目好,所以你應該投資我。
其實這類項目,投資人基本看都不會看,直接放到一邊了,因為你們根本就不了解投資人的立場。
風險投資人的本質,不是經營公司的合伙人,而是買賣公司的商人,我們最關心的不是公司能不能賺錢,而是公司能不能賣上價錢。
舉個例子,如果公司是一輛汽車,那么投資人就是4S店,進貨壓庫存其實就是一種投資行為,而4S店投資買車的目的既不是“享受開車的快感”,也不是“賺取載客的車費”,而是“把車賣出去,并且賣上個好價錢”。
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與投資人溝通的邏輯就變成了:因為我的項目好賣,所以你應該投資我。
1、如何把項目賣出去
說到好賣,我們就要知道,投資人一般會把項目往哪里賣。
每個代理商都會有自己固定的老客戶保證銷量,所以一個投資人通常也會有幾個自己固定的退出渠道。比如一個做電力行業的代理商(投資人),你非推薦他一款食品行業的產品(項目),東西再好對他來說也是不好賣的,因為他沒有現成的渠道,所以自然也就沒有興趣。
投資人賣公司一般有四個渠道,通過協議由創業公司自己回購,通過轉讓賣給下幾輪投資人,通過并購賣給大公司,通過股票市場賣給韭菜們。
回購
這就相當于代理商囤完了庫存,發現賣不出去,好在之前跟廠商有協議,可以進行一部分退貨,但是這個退貨價格一般都不會太高,否則廠商也不干。
這里面就有個矛盾:如果好賣,說明公司發展的好,投資人肯定不會低價賣回給創業公司;如果不好賣,說明公司發展的不好,它也就沒錢拿來回購了。所以回購退出對于早期天使和VC創業項目通常只在理論中存在,一般不會實際進行。
不過回購有一種變種,在早期項目投資中偶爾存在,就是對賭,投資人和創業者設定一個期限的業績目標,比如一年內達成目標投資人占10%,達不成投資人占30%。這個其實很好理解,代理商進貨,也要跟廠商談一個目標,銷量一萬臺是一個價格,十萬臺是另一個價格,這個差異化的價格,其實就是對賭。
如果你非常想拿到錢,可以主動提出回購或對賭條款,這樣能增強投資人的信心,不過走到這一步退出對于投資人和創業者都是下下策,還是要盡量避免。
接盤
賣給下幾輪投資人,俗稱“接盤”,其實就是一級代理商把東西賣給二級代理商,這樣一級代理商的資金就回籠了,利潤也賺到了,貨壓到二級代理手里了。
怎么能讓二級代理愿意買呢?自然是跟廠商一起,把產品包裝一番,讓對方覺得這個東西特別好賣,你要不買我就賣給別人了。然而接盤俠也不是傻子,好東西你能全賣給我嗎?所以通常后一輪的投資人不會允許前一輪的投資人全部退出,最多只能退一小部分。
這種退出方式,最關鍵的因素就是創始人的忽悠能力,有一種人吧,你明明知道他在胡說八道,但是你聽著聽著,就信了。這樣的人其實是最受投資人歡迎的——因為你將來能幫他把下一輪接盤俠忽悠進來。
并購
回購和接盤其實都不是非常好的退出方式,并購就比較好,直接高價賣給大公司,一勞永逸。所以你的項目未來是否能融入某一家大公司的生態系統中,成為一條新的產品線,并且能夠過去產品線形成協同,就非常重要。這里面還要注意,大公司,尤其是中國制造業的大公司,往往更傾向于直接抄你的或者挖你的人,而不是花錢并購你,所以你的項目一定要是“抄你比并購你代價更大”的那種,投資人才會有興趣。事實上,絕大多數項目可能都是通過并購退出的,所以如果你在這方面想的比較清楚,或者有一些渠道和資源,很容易就會跟投資人一拍即合。
上市
上市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果,也是絕大多數創業者和投資人追求的終極目標。但是真正能做到上市的創業獨角獸實在鳳毛麟角,其實早期投資人通常也不會抱太大希望,所以“三年上市”這種話用處不大。
不過如果你想跟投資人證明自己能上市,就需要解釋清楚一件事:在你的項目——新的業態崛起的同時,哪個舊業態的利潤被急速壓縮了。比如滴滴的崛起急速壓縮了出租車的利潤,蘋果的崛起急速壓縮了非智能手機的利潤,淘寶的崛起急速壓縮了實體店的利潤。能夠急速壓縮一個老的業態,說明這個市場中原本就有大量的交易流動,而你是用一種新的方法來重新分配這個市場的利潤結構,只有這類項目才能夠支撐起一家上市公司。
2、資本的力量
人類創造財富的方式有三種,通過技術挖掘縱深獲得財富,通過交易延展范圍獲得財富,通過資本擊穿時間獲得財富。
資本的本質,就是把未來的財富拿到今天來用,投資人的任務就是要找到一個未來可能被廣泛接受的謊言,提前布局參與其中,當謊言廣泛流行時,我們就退出來。
理解了這個,你就能明白所有資本追逐的,并不是一個賺錢的項目,而是一個有想象力的項目,因為只有想象力可以擊穿財富的時間,讓你的項目好賣。
所以資本既不吸血,也不輸血,而是換血。他會更換你血液里的基因,融資與否,將決定你的基因是一家賺錢的公司,還是一家值錢的公司。
接盤
賣給下幾輪投資人,俗稱“接盤”,其實就是一級代理商把東西賣給二級代理商,這樣一級代理商的資金就回籠了,利潤也賺到了,貨壓到二級代理手里了。
怎么能讓二級代理愿意買呢?自然是跟廠商一起,把產品包裝一番,讓對方覺得這個東西特別好賣,你要不買我就賣給別人了。然而接盤俠也不是傻子,好東西你能全賣給我嗎?所以通常后一輪的投資人不會允許前一輪的投資人全部退出,最多只能退一小部分。
這種退出方式,最關鍵的因素就是創始人的忽悠能力,有一種人吧,你明明知道他在胡說八道,但是你聽著聽著,就信了。這樣的人其實是最受投資人歡迎的——因為你將來能幫他把下一輪接盤俠忽悠進來。
并購
回購和接盤其實都不是非常好的退出方式,并購就比較好,直接高價賣給大公司,一勞永逸。所以你的項目未來是否能融入某一家大公司的生態系統中,成為一條新的產品線,并且能夠過去產品線形成協同,就非常重要。這里面還要注意,大公司,尤其是中國制造業的大公司,往往更傾向于直接抄你的或者挖你的人,而不是花錢并購你,所以你的項目一定要是“抄你比并購你代價更大”的那種,投資人才會有興趣。事實上,絕大多數項目可能都是通過并購退出的,所以如果你在這方面想的比較清楚,或者有一些渠道和資源,很容易就會跟投資人一拍即合。
上市
上市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果,也是絕大多數創業者和投資人追求的終極目標。但是真正能做到上市的創業獨角獸實在鳳毛麟角,其實早期投資人通常也不會抱太大希望,所以“三年上市”這種話用處不大。
不過如果你想跟投資人證明自己能上市,就需要解釋清楚一件事:在你的項目——新的業態崛起的同時,哪個舊業態的利潤被急速壓縮了。比如滴滴的崛起急速壓縮了出租車的利潤,蘋果的崛起急速壓縮了非智能手機的利潤,淘寶的崛起急速壓縮了實體店的利潤。能夠急速壓縮一個老的業態,說明這個市場中原本就有大量的交易流動,而你是用一種新的方法來重新分配這個市場的利潤結構,只有這類項目才能夠支撐起一家上市公司。
2、資本的力量
人類創造財富的方式有三種,通過技術挖掘縱深獲得財富,通過交易延展范圍獲得財富,通過資本擊穿時間獲得財富。
資本的本質,就是把未來的財富拿到今天來用,投資人的任務就是要找到一個未來可能被廣泛接受的謊言,提前布局參與其中,當謊言廣泛流行時,我們就退出來。
理解了這個,你就能明白所有資本追逐的,并不是一個賺錢的項目,而是一個有想象力的項目,因為只有想象力可以擊穿財富的時間,讓你的項目好賣。
所以資本既不吸血,也不輸血,而是換血。他會更換你血液里的基因,融資與否,將決定你的基因是一家賺錢的公司,還是一家值錢的公司。
大公司和創業公司協同創新的橋梁
工業互聯網的創新既不能靠巨無霸,也不能靠獨角獸,必須由創業公司和大公司協作完成,所以這兩種公司之間的信息流通就變得非常重要。工業企業,尤其是大企業,天然會封閉自己的信息渠道,在一個與外部隔絕的圈子里獨立運作。大企業的天性是自己解決問題,或者找同等規模的企業解決問題,這就形成了一個信息孤島。
風險工業家的另一個作用,就是作為創業公司和大公司溝通協作的橋梁,我們半只腳在大公司里,半只腳在創業公司里。對于創業者而言,我們提供資金和行業資源,而對于大公司而言,我們協助他們構建企業的生態系統,讓優秀的創業公司成為其生態系統的一部分。
構建新的生態系統
傳統的風險投資家每天都在想的事情,是如何做好一個投資組合,選擇賽道和跑的最快的車;而風險工業家每天思考的,是如何構建一個生態系統,能夠發生化學反應,這里面既包含創業公司,也有很多大公司參與。一個是分散資金,一個是組合資源,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區別。
所以風險投資家,需要深刻理解某一個細分領域,是專家型人才;而風險工業家,需要對工業互聯網的每一個領域都有實際經驗,是生態型人才。
比如兔哥自己之所以敢在這個領域發聲,不是因為我的專業能力強,而因為我的職業生涯全。我經歷過自動化、機械、材料三個領域的國際大公司,以及互聯網和投資兩個領域的創業公司,在技術、銷售、渠道、生產、并購、市場整個鏈條上都有面對實際問題的經驗,并且同時熟悉大公司和創業公司的運作模式,所以我才能跳出項目本身,去思考整個生態系統的構建。
4、總結一下
風險工業家是一個全新的社會分工,他的身份界限是模糊的。對于大公司而言,他像是戰略顧問;對于創業公司,他是投資人;而對于提供資金的LP而言,他更像是一個合伙人而不是基金管理人。
傳統TMT的投資方式和邏輯在工業互聯網領域將被顛覆,風險工業家就是在這一新規則下誕生的新角色。風險工業家的核心任務,不再是沙里淘金的尋找有想象力的創業項目,而是通過跨界身份,促成創業公司和大公司的協同創新,并通過實業資本獲得豐厚的回報。
我們在理解新事物的時候,總喜歡把它們類比成我們已知的事物,按照這個思路,風險工業家是什么就很難解釋清楚。不過在浩如煙海的歷史中,也許只有那些無法被定義的怪胎,才是推動人類進步的力量吧。
(審核編輯: 智匯胡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