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生活是消費者對品質生活的追求。智能家電發展數年以來,市場表現始終不溫不火。業內人士分析,智能家電叫好不叫座的背后,主要是存在偽智能、高價格和沒有統一行業標準三塊絆腳石。
成潮流叫好不叫座
記者近日走訪了海口各大家電賣場發現,各品牌的“智能”產品都擺在顯眼位置,搭載了智能模塊的冰箱、洗衣機、空調,均在機身位置有明顯標示。
在一家大型賣場,銷售人員正向一對中年夫婦介紹智能空調。該銷售人員表示,除了省電、無直吹風,該空調最搶眼的功能就是遠程控制。
這名銷售人員表示,新增“智能”標簽后,產品價格會更高。冰箱、洗衣機和空調這類大家電,加入了智能遙控感應模塊后,售價相應提高了30%-50%。
賣場銷售的智能產品看似火熱,但實際上消費者并不買賬。賣場里的一位消費者表示,他花高價買了一臺最新款智能洗衣機,但是用了一段時間發現,只用到了最基礎的洗衣功能,額外的桶自凈、遙控功能一次都沒試過。
價格問題一直是智能家居無法實現大眾化應用的硬傷,難以走進普通百姓家。
多平臺無統一標準
隨著越來越多的廠商進入智能家居領域,智能家居已經從最初的單品智能開始走向互聯互通新階段,智能家居到底能不能給用戶帶來便利,在于智能家居在功能設計上是不是真正考慮到用戶的需求,更多的需要依賴整個生態系統。
在AWE2016上,包括美的、格力、海爾、TCL、海信、三星、LG等廠商都展示了各自在智能家居系統平臺的成果,包括各種具備“互聯”功能的智能家電,從冰箱、空調、洗衣機、彩電、各類廚房電器到家居照明、窗簾、安防設備等,均可實現互聯互通并通過移動端甚至語音、體感控制,通過大數據支撐各種智能功能,而對于物聯網以及智能軟硬件的應用幾乎成為企業的標配。
業內人士表示,智能家居企業相互獨立,設備之間無法兼容,市場上難以形成一套固定完整的生態系統,是智能家居難以由孤立走向融合,更進一步發展為智慧家庭的最大阻礙。
偽智能存消費陷阱
通俗地說,智能家居就是通過物聯網技術將家中的各種設備連接到一起,為居住者提供從廚電控制、照明控制,到防盜報警、環境監測等各種便捷而人性化的貼心服務。利用科技手段讓原本普通的家居設備變得聰明起來,才是真正的智能家居。
目前,該領域的探索仍處于起步階段,仍屬于市場試水、技術成型的階段,因此想要提前試水智能生活、選購智能產品的消費者需要提高警惕,以避免消費陷阱。
有了“智能”這個噱頭,給部分制造商以可乘之機,將產品重點放到了外觀設計以及所謂的功能上,打出“智能”的概念以高價出售給消費者。
也有部分廠商簡單認為讓家電產品具備wifi聯網功能,能夠連接到互聯網、連接到手機端就是實現了“智能化”,像通過手機app控制開關這種功能頂多算遠程控制,離“智能”還有相當一段距離。事實上,這些所謂的“智能功能”并沒有實現高效、便利,反而增加了消費者使用的復雜度。
E?評
當風華絕代遇上郎心如鐵
■ 羅孝平
未來屬于智能家居時代,但眼下確是步履維艱。
國內智能家居市場冰火兩重天。一邊是各種廠商一窩蜂涌進智能產品行業,廠家用力宣傳;另一邊是群眾不買賬,你猶自吹自擂,我自巋然不動。
風華絕代遇上了郎心如鐵。
一,行業土壤培育不深,真所謂“一入智能深似海”。當你通過手機、電腦來控制家居產品的調節,萬一控制程序出現Bug或者發生意想不到的因素,無安全信任感的恐慌便油然而生。還不如看得見摸得著的家具用起來方便呢。
二,沒有滿足能擊中群眾痛點的需求,反而宣傳用力過猛,給群眾留下自說自話的感覺。走兩步路就可以把燈關了,為什么還要花幾百塊錢在手機上裝個“按鈕”呢?群眾永遠會考慮“性價比”,而不是“啥方便買啥”。
當然,還有“三四五六七……”
當然,也有人在想辦法“打入消費者內部”。前段時間,小米投資You+國際青年公寓,結合小米自家的智能家居產品布局,希望以此帶動智能家居產品深入人心。
(審核編輯: 智匯胡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