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藥市場快速發展以及"健康中國2030"戰略的指引下,藥企亟待改進技術裝備,提高生產過程自動化和信息化水平。我國制藥機械設備行業隨著醫藥市場的需求不斷增長,規模正在不斷壯大。數據顯示,我國制藥機械設備行業市場規模近年來一直保持20%以上的速度增長。不過同時,制藥機械設備行業也面臨著更多的挑戰。
其一,國產制藥機械設備行業技術水平較低。我國制藥裝備工業起步晚,發展速度緩慢,早前誕生的一些小型制藥設備企業只能提供一些簡易的制藥設備與零配件,且制藥裝備生產企業數量稀少,產品品種的數量也相對較少,所產出的制藥裝備產品技術水平較低。
隨著制藥工業的發展,企業數量以及可生產的制藥裝備規格逐漸增多。但總體來看,企業規模普遍較小,技術水平還待提升。
其二,產品附加值低。新版GMP要求制藥企業“軟硬件并重”,強化生產過程中數據監控及管理,大幅提高生產標準,并明確要求制藥企業需在5年內完成設備更換以達到相關要求,促使制藥行業整體設備的新一輪更新換代,我國制藥裝備行業的產值、銷售收入及利潤等再次呈現出較大幅度的增長。
但整體來看,我國制藥裝備的軟硬件方面還亟待提升,產品附加值低。
其三,創新能力薄弱。進口的設備在資金、人才、設備、技術、研發等方面占據優勢,也搶奪了國內制藥裝備的主要市場份額。與進口設備相比,我國的制藥裝備領域人才短缺,產品創新能力薄弱。
雖然經過多年的發展與經驗積累,具備較強研發能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制藥裝備廠家脫穎而出,能在中高端市場與進口產品展開較量,但由于我國制藥裝備行業整體集中度較低,且多以中小企業為主,這些企業相對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附加值產品,并且多數制藥裝備品種的穩定性、生產規模與集約化程度較低,市場上不同廠家之間的同類產品差異程度較小,導致低端制藥裝備市場競爭較為激烈,呈現低價競爭、低水平重復生產的惡性局面。
隨著“工業4.0”趨勢的深入,以及國內智能制造相關政策的出臺與推進,國家加大了對工業制造的投入與支持,這將有利于國內制藥裝備的自動化程度不斷升級,從低端向高端化方向發展,從而帶動國產制藥裝備行業的快速成長。
業內認為,在當前背景下,企業要么做寬、要么做細。做寬是指在整個業務范圍由單一的賣產品擴展至能夠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而做細就是向國外良好的廠商學習探討,深入挖掘細分市場。由此看來,積累了豐富技術并具備研發能力的企業可以通過內外延伸與上下游整合,不斷提高市場占有率,整個制藥裝備行業的市場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