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3日,由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組織召開的工業互聯網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北京成功召開。本次研討會圍繞黨中央、國務院對于高質量發展的總體工作部署,緊密結合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的貫徹實施,從全球格局研判、發展趨勢展望、主要任務推進、突出問題論證、具體案例解析等多個層面進行了積極熱烈的深入交流。以下為受邀企業代表的分享交流。
用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
兼高端業務事業群總裁王健先生
王健先生:
首先恭喜工業互聯網研究院成立,30年來用友走過了從財務軟件到企業管理軟件再到后來的制造業,再到今天基于新的互聯網技術,我們進入整個3.0的時期,在智能制造互聯網方面不斷深入。2017年開始,用友在工業互聯網相關領域做的事情一個是建立Pass平臺,一個是安全開放,同時快速地構建前端工業APP。
目前的工業互聯網有四種模式:智能生產、網絡協同、個性定制、服務延伸。從應用層面我們結合互聯網,由物聯和邊緣計算到企業內部的運營和管理優化,知道如何更好更高效的利用資源。我們需要重視人才,重視商業模式的創新和引導,產融合作,加強企業金融服務,這樣有利于幫助大企業形成產業互聯網的同時,拉動一批中小企業。
浪潮集團執行總裁
浪潮云服務集團董事長兼CEO袁誼生先生
袁誼生先生:
從應用的角度來講談一下對工業互聯網的認識。工業互聯網把我們的通信技術、工業的技術進行深入融合,是企業新時代的代名詞,以數據驅動為主導的代名詞,同時也是我們兩化融合的代名詞。
首先,要談工業互聯網要面向結構,怎么才能從根本上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利用傳統的模式它是很難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它必須有新型的生產力、新型的生產關系、新型的生產方式,包括業務模式的轉變,推動數字化轉型,以數據驅動為主導,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未來工業互聯網交易里面,大數據將是一個重要的生產資料。
其次,工業互聯網的三大要素是平臺、網絡、安全。在上面我們有一個云,來支撐這個工業平臺,反過來指導我們業務推動,形成一個云端協同,云上、線下相結合,把我們的工業化真正落地。
最后,工業互聯網場景的應用種類繁多,不能靠一個平臺去解決,必須分領域、分行業,推廣此模式。工業互聯網擔當公共服務平臺職能,它不單單是解決某一個企業自身服務的功能,還是數字化轉型的開放創新平臺,要給予它開發,同時還要把它輸出給中小企業,推動中小企業提升質量改革。
海爾家電產業集團副總裁
海爾數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錄城先生
陳錄城先生:
海爾連續十年是家用點電器第一品牌,現在之轉型為生態品牌,它體現的就是生態價值。為此我們也建了一個自主知識產權的互聯網平臺,這個平臺是我們完全是自主創新的,我們的目標就是要彎道超車,實現全球引領。
從我們企業實踐的角度來說:(1)首要是怎么去解決用戶的問題,現在用戶的需求越來越個性化、高端化,怎么去滿足他的需求,這時候你的體驗它是不斷在升級的,因此我們這個工業互聯網平臺就擔負著這個使命。(2)企業要真正實現轉型升級就一定要轉型為追求生態價值的最大化,要生態方面都能實現共贏,這樣企業才能實現徹底轉型。
同時注重差異化,即多邊交互的共創共享平臺以及賦能中小企業。我們圍繞這兩個差異化,我們進行了兩個能力的創新:(1)平臺的搭建的能力,(2)賦能應用的能力,在平臺大件方面我們要模式創新,技術創新,生態創新。加快推進互聯網平臺的落地方面,海爾始終堅持生態價值的最大化,加快布局工業互聯網的平臺,為企業的高質量的發展貢獻海爾的力量。
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軍旗先生
李軍旗先生:
富士康是一個高峰期上百萬人在大陸的接近40個園區的電子制造企業。過去30年,富士康經歷了從傳統的制造到精密制造再到智能制造。富士康現在面臨的難題是很多員工有經驗,有知識,但不愿意下現場。如何用模型算法來替代技能工,不是操作工,操作工機器人可以替代,但是技能工很難替代,這就需要智能制造。智能制造對外服務就是智能制造加工業互聯網平臺,這也是是未來制造業轉型的方向。制造業核心技術是制造業材料、裝備、工具,這是最重要的核心。智能制造的核心技術是工業軟件、工業大數據和工業人工智能。制造業與智能制造相結合,基礎牢固了,工業制造加互聯網就能夠實現了。
未來5到10年最重要的方向是工業互聯網,富士康同時成立了工業互聯網的學院,專門培養跨領域跨行業的人才。我們也希望與中小企業,以及上下游企業能夠共同創造價值的生態圈,能夠共同開創工業互聯網新的時代。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劉松先生
劉松先生:
談談我們過去半年在互聯網平臺上做探索。用一句話總結工業互聯網在我國區域兩三年的探索里面,它比消費互聯網整體難度要高1到2個數量級。由于現在的技術環境,實際上工業界重新變成所有技術的集大成者,包括現在的5G,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越來越重要,工業互聯網最大的區別是知識的生產增強和服務的模式發生重大的改變。
從長遠來看,工業互聯網以智能為基礎,網絡為基礎,最后走向數字孿生,智能對制造業的研發產生了重大影響。工業互聯網可能要先個性后共性,建議:(1)注重中小企業,產業集群和工業園區這三個不同的對象對的平臺驅動。(2)通過云化一站式的物聯智能服務,讓用戶直接可以使用,這是未來一種方式。(3)工業互聯網研究院有一個頂層設計總體規劃,培養工業互聯網人才,因為你很難找到又懂數字化又懂大數據的人才。
北京兮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廣乾先生
陳廣乾先生:
圍繞工業互聯網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有幾點建議。(1)工業互聯網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國家的戰略,研究院的成立是一件非常好且有意義的事。應用研究一個很直觀的課題,國家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怎么到微觀企業里面落地值得深入研究。(2)一年多來,我們測評和診斷了2000多家企業,企業都會考慮投入與產出比,工作結果目標化,量化的研究尤為重要。(3)量化的研究一定是以產業結構,以產業鏈為基本特征。什么叫產業?產業就是相同產品的集群,汽車產業就是汽車產品的集群,但是這產業鏈其實非常復雜,汽車產業的龍頭的工業互聯網,能不能把這個產業鏈帶起來?比如鋼鐵行業的結構根本用不到家電上去,我們要加強它的先進技術的研究。
(審核編輯: Doris)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