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到來,鮮甜的玉米迎來了上市季。作為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玉米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以及微量元素。重要的是,玉米具有很大的開發價值,不僅能作為食糧和飼料,還能通過干燥、發酵、壓榨等設備生產種類豐富的副產品。隨著玉米的穩定生產以及其食用功能的進一步開發,玉米深加工設備市場迎來機遇的同時也迎來了挑戰。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玉米產量為21955.15萬噸,截至2018年年底,我國玉米產量達到了2.5733億噸,處于歷史高位。從去年開始,國家大力推行大豆振興計劃,這給玉米種植業帶來了一定程度的沖擊。但由于玉米種植收益高且銷售價格持續上漲,總體仍保持著穩定的供給。
此外,相關文件的發布也給玉米產業帶來了利好。于今年年初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要科學確定國內重要農產品保障水平,穩定玉米生產。
玉米的穩定生產將有利于玉米深加工行業進一步發展。除此之外,近幾年黑龍江、遼寧、吉林等省份加大對玉米深加工行業的補貼,也使得玉米深加工行業產能擴張明顯。相信在未來幾年,玉米深加工設備市場將會得到持續擴增。 去年,某生化有限責任公司在黑龍江省投資建設了一座大型玉米深加工廠,預計于今年投入運行。據悉,廠內建有玉米葡萄糖生產線以及蘇氨酸、色氨酸加工線等,年加工玉米能力可達150萬噸。
內蒙古通遼科爾沁區于今年開始將加大對玉米深加工項目的投資。據悉,當地將投資20億建設30萬噸合成氨項目;投資10億建設20萬噸淀粉及精細化工項目;投資5億建設10萬噸玉米胚芽油精煉、智能化倉儲和小包裝項目建設。
玉米深加工設備市場發展的同時,也給玉米深加工設備制造企業帶來了挑戰。眾所周知,玉米的深加工潛力非常大。近兩年,市場上的玉米產品種類不斷豐富,如玉米淀粉、玉米蛋白粉、食用酒精、玉米淀粉糖等。如何進一步加深加工層次呢?這就需要相關設備制造企業加大對新技術的研發,利用新技術對生產設備進行升級,拓展延伸產業鏈。
玉米蛋白粉是生產玉米淀粉時獲得的副產品,蛋白質含量高達60-70%,其中的氨基酸能使玉米蛋白粉成為高F值寡肽制備的重要原料之一。青島某生物研究所于近日在玉米蛋白粉中成功提取出了高F值寡肽混合物,這一成果將有助于進一步提高玉米蛋白粉的轉化能力以及相關功能食品的開發。
據悉,哈爾濱某生物工程科技有限公司于去年引入美國先進的玉米芯木糖醇提取生產線。此生產線主要利用液氮低溫保存的菌種儲存罐來將玉米芯中含有的木糖發酵為木糖醇,這種低溫發酵的方式不僅發酵時間短、產量高,發酵品質也很純正。
我國玉米生產進入穩定期,如何穩中求進成為玉米深加工企業的發展重點,這也給玉米深加工設備制造企業帶來了挑戰。對此,相關設備制造商還需加大對技術創新方面的投入,利用技術升級進一步打開玉米深加工市場。
(審核編輯: 智匯婷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