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牽頭制定連接器標準?
近期,眾多財經網站和自媒體發布消息,華為正計劃制定連接器標準,實現連接器的自主可控。
據深圳市連接器行業協會資深人士,該人士表示:自媒體和網絡媒體發布的消息,表述不精確,也找不到權威出處,不能確定其真實性。當然,這種消息也可能不是空穴來風。華為擁有強大的市場地位和芯片級研發能力,在5G通訊領域全球領先,在安防領域是全球領先的芯片提供商,在家電領域即將發布革命性的“智慧屏”,在汽車電子領域也極有可能成為全球少數幾個主要玩家之一。在上述幾個領域,華為完全有能力來制定有關連接器的標準,定義更高性能的連接器接口界面。并且,有兩個因素的驅動,華為也可能有意愿去牽頭制定某幾類連接器的標準,或者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定制型連接器產品。因素之一,是要解決某個供應鏈安全問題,比如解決某款高速連接器供應鏈過于集中的問題;另一個因素,是正在開發某創新型產品,技術進步產生了定義新型連接器界面的需求。不管事情的真相和細節是什么,連接器做為核心基礎零部件的重要性正引起全社會關注,這對中國連接器行業來說是一個好消息。
華為將助推中國連接器行業高質量發展
華為是5G技術的主導者之一,據中國信通院根據ETSI(歐洲電信標準化協會)的數據統計分析,華為已在5G專利上高居第一名,專利數量比高通多出824件或71.9%。
在中國,5G所使用的頻段是由政府分配給各大運營商的,而美國和歐洲的運營商們為了頻段的使用權需要支付給政府數十億美元的費用。歐洲在上世紀90年代首先踏入了2G時代,日本在本世紀初引領了3G時代,在4G時代,我國已成4G標準的領跑者和4G產業的主導者之一。而5G時代,我國更是率先在5G研發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盡管我國在5G技術上已經取得領先地位,美國卻一直在打壓華為。多家美國科技公司暫停向華為供貨,令華為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華為高度重視核心技術和基礎器件的可控性和安全性,在十年前就已經執行了“商業可持續管理”的業務戰略。自被美國政府列入“實體清單”后,更是加快了軟硬件產品的國產替代速度。
華為如果牽頭訂立通訊、汽車電子或其它領域的某幾類連接器標準,可以幫助中國先進制造業減少對國外連接器制造商的依賴程度。就目前形勢來看,我國連接器行業的自主創新能力還需要提升,高端應用領域的連接器產品大部分依賴進口。國外連接器制造商利用專利標準化的布局,樹立了較高的知識產權壁壘。
華為此舉或將拉動國內通訊連接器廠商的市場增長,并推動中國連接器制造商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長盈精密、得潤電子、電連技術、方向電子、航天電器、華豐電子、金信諾、立訊精密、拓普聯科、信維通訊、意華股份、中航光電等企業很有可能從中受益。
不僅是華為,中興通訊、大疆無人機、海康威視、比亞迪等一大批在全球具有領先地位的系統廠商,在供應鏈安全面臨潛在的嚴重挑戰大背景下,都將為國內連接器制造商提供更多的試錯和迭代機會,從而推動中國連接器行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連接器制造商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
金信諾近期承辦了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技術標準會議。會上,金信諾無線與光網絡產品線副總經理范修遠、金信諾產品規劃總監鄭浩烽表示“金信諾在信號互聯產品上已有十余年的研發經驗,結合金信諾的研發布局和產業規劃,金信諾在未來將會更多的參與到信號互聯產品的標準制定中。也希望繼續和與會單位一起群策群力,更好的推動通信行業的發展”。
金信諾自2007年就開始主導半柔電纜IEC標準的制定,目前已制定了18項IEC國際標準(其中13項已頒布),是國內制定最多IEC連接線及連接器標準的企業。金信諾在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同時,也踴躍參與國內標準的制定,目前已制定了8項國家標準、37項國家軍用標準和7項行業標準。
連接器標準的訂立將有助于連接器企業為系統廠商提供系統化和成套的解決方案,從而促進行業發展和技術創新。5G時代的到來,在華為等企業的牽頭下,中國本土企業能夠生產標準領先、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連接器產品,是全行業共同發展的愿景,同樣也是中國智能制造的愿景。
(審核編輯: intern-edu)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