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在電力物聯網”一詞自今年年初提出以來就備受關注,越來越多的企業也選擇加入泛在電力物聯網的發展浪潮。如今,光伏可以一鍵并網,企業和用戶實現互聯互通,不同用能類型的用戶都能找到適合自身的綜合能源服務方案……隨著互聯網技術不斷進步,泛在電力物聯網也逐漸看得見、摸得著。
“讓安裝光伏像網購一樣簡單”
通過線上受理業擴報裝、結算上網電費及補貼,可以每年節約內部人工等成本約20億元,同時報裝業務辦理時限平均縮短了7天,電費結算周期平均縮短3天。這都是國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國網金融科技集團)(以下簡稱“國網電商”)研發建設的國網新能源云的“功勞”。
國網新能源云平臺是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的一項重要實踐。國網新能源云應用“云大物移智鏈”等先進技術,為政府部門、各類負荷用戶、新能源產業鏈設備廠商以及電網調度控制提供支撐和服務。其中,在分布式光伏方面,新能源云可為用戶提供分布式光伏等新能源電站的規劃計劃、建站咨詢、電站建設等全流程一站式服務,“通過‘電e寶’App中的‘光e寶’模塊,可以為用戶解決從安裝光伏板到并網結算的所有問題。”國網電商金融科技實驗室主任王棟介紹說。
以前,光伏并網對用戶來說可不是件容易事兒。據了解,光伏發電從申請到并網驗收要45個工作日左右,辦理過程手續繁雜。但“電e寶”的出現,讓光伏并網過程可以像網購一樣簡單。“電e寶”會根據用戶填寫的房屋類型、面積、位置等相關信息,計算出該用戶投入光伏后的預測收益;用戶還可選擇一鍵線上購買光伏板和享受上門安裝服務;不僅安裝簡單,光伏并網也可以一鍵搞定,用戶只需要動動手指就可以將家中光伏板全部并網。
“新能源云是泛在電力物聯網在新能源領域落地實施的重要舉措。”王棟說道。新能源云的開發建設,只是國網電商搭建泛在電力物聯網平臺的其中一步。除此之外,還建設有線上產業鏈金融平臺,為電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服務。截至目前,國網電商已建成國網新能源云、金融科技云等九大電商平臺,實現了對能源、金融行業上下游企業的連接和帶動,為泛在電力物聯網更好地面向用戶側提供了可能。
“大數據支撐是基礎”
無論是根據屋頂面積計算收益預測還是實現企業和用戶有效連接,泛在電力物聯網的建設都離不開大數據的支撐。
“以一個典型居民小區為例,一般配置約2000個配電和用電設備,推算下來整個國家電網公司將有約4.3億計量表計,設備規模巨大,但用電數字化程度低,導致故障定位困難、現場巡維人力不足、停送電數據發布不及時等問題。”華為云制造能源負責人介紹說。用電數字化程度低,大數據監測不到位,智能化服務就很難“對癥下藥”。“因此我們引入了ICT技術,通過數字化改造,為泛在電力物聯網的建設提供數據基礎,實現了配網監測、資產管理、狀態監測,通過此技術的實施,設備人均可維護率上升90%,故障后搶修率下降50%,新能源和新負荷納管提升100%,平均停電時間下降20%。”該負責人說。
數據監測準確全面,用能管理服務也變得便捷高效。“以監測工業、園區、大型建筑用能數據為例,在用電方面,我們主要對電能質量、能源成本中心、售電、生產節能等進行數據采集,全方位了解用電情況;用氣方面,對燃氣三聯供、三維管網、燃氣閥門控制等進行實時監測。”該負責人表示,根據不同的用能情況,為不同類型的用戶量身定制綜合能源服務方案。
以ICT技術、綜合能源服務方案設計經驗為基礎,華為云制造能源還建立了華為云平臺,向更多企業分享華為數字化的經驗。目前,華為云已上線包括網絡、應用服務、數據庫、物聯網等多種類型的服務項目。
智能設備保障物流園區高效運轉
在數據的采集、管理、連接方面,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阿里云”)也有自己的一套“法寶”。據了解,面向泛在電力物聯網的應用層、平臺層、網絡層和感知層四層技術領域,阿里云分別提供了應用中臺、數據中臺、阿里云物聯網平臺、阿里云“飛天”操作系統等技術,通過Lora技術可以實現對智能水表、智能電表、空氣質量、燃氣報警器的管理和維護。
以無錫菜鳥物流園區為例,園區引用了物聯網技術,相當于構建了一個數字化物流園,把人工作業模式變成了實時在線的自動化作業。“目前可以實現對園內51個水表、108個電表、48個路燈等進行管理和監測。”阿里云高級技術專家徐漫江說道。通過給各類物理裝備裝上感應器,整個園區的攝像頭都可以調動自如,智能設備還可以自動識別人員進出,指引貨車行駛和裝卸,也能對周界安全、消防通道等細節行為進行識別和自動報警,解決了傳統園區管理難的問題。據了解,未來,園區將可以識別每一個煙頭、監控每一個井蓋、識別多種高危情況,并作出預警,實時保障園區安全、高效運轉。
除此之外,阿里云公司還開發了物聯網設備操作系統,為物聯網智能硬件設備提供統一的端側軟件開發平臺,提升物聯網軟件開發效率、降低硬件開發門檻,幫助物聯網開發快速將設備接入云服務。
(審核編輯: Doris)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