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商務部數據顯示,2018年,受審批制度改為監管制度的影響,政策放松下,我國醫藥電商交易規模迅速擴大,2018年醫藥電商包含第三方交易服務平臺交易額在內的銷售總額達到2315億元。隨著互聯網+與醫藥行業的深度結合,我國網上銷售藥品的限制逐步減少,這幾年中國醫藥電商的到了巨大發展,根據某機構預測,2018年,中國醫藥電商交易規模達到1234.4億元,行業依然呈現增長趨勢。
一個行業的高速成長,當然離不開政策的支持。近期,“互聯網+醫療”也迎來政策密集期,多部門相繼發布了利好政策,通過多種方式支持醫療信息化產業的發展。例如8月2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新修訂的《藥品管理法》。在新版《藥品管理法》中,處方藥未被列入不得在網絡上銷售的藥品種類中,這被市場視為是沖破網售處方藥禁區的信號。
8月30日,國家醫療保障局正式發布了《關于完善“互聯網 ”醫療服務價格和醫保支付政策的指導意見》,互聯網醫療服務項目正式納入醫保支付范疇。這項措施具有歷史意義,擴大了醫療線上化范疇,同時,從支付上鼓勵醫療行業發展,有利于實現真正意義的上的“醫保脫卡支付”。
另外,9月4日,據媒體報道,國家遠程醫療與互聯網醫學中心聯合華為、三大電信運營商和全國30多家醫院在北京聯合啟動了《基于5G技術的醫院網絡建設標準》制定工作,這個由醫療與通信行業共同啟動的“5G 醫療”行業標準將納入國家衛生健康標準體系。得益于政策支持和投資對“互聯網+醫療”的持續加碼,中國醫藥電商行業進入加速增長期。
目前醫藥電商平臺主要以阿里健康、京東健康、平安好醫生等為主,而且這些企業已擁有一定的營收規模。阿里健康2019年財報(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顯示,公司電商類業務達50.45億元,占公司營收比例達99%;京東健康披露的數據稱,目前公司實現營收過百億元,大部分營收來自藥品電商業務;平安好醫生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22.73億元,其中健康商城貢獻營收14.54億元。
而近日胡潤研究院發布的首份《2019胡潤全球獨角獸榜》也可看出醫藥電商行業在中國的高速增長,根據統計結果顯示,我國醫療健康產業共有“獨角獸”企業15家,估值總和為2330億元,主要分布于互聯網醫療、醫療器械、生物醫藥、基因科學等重點細分領域,它們平均成立于7.6年前。榜單中中有5家企業聚焦于互聯網醫療領域,包括:微醫、春雨醫生、好大夫在線、妙手醫生、企鵝杏仁,其中微醫已達到400億元的估值。
雖然當前網售處方藥和網上醫保支付政策并不完全明朗,但是有阿里、京東這樣的巨無霸企業,以及美團、拼多多等新生力量,和傳統企業的加速互聯網化,并逐步培養用戶的消費習慣,增長趨勢已成必然。未來,醫藥電商一定會成為醫藥行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