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晚間,一則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出臺。意見指出,中醫藥學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為中華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貢獻,對世界文明進步產生了積極影響。
同時也指出,中西醫并重方針仍需全面落實,遵循中醫藥規律的治理體系亟待健全,中醫藥發展基礎和人才建設還比較薄弱,中藥材質量良莠不齊,中醫藥傳承不足、創新不夠、作用發揮不充分,迫切需要深入實施中醫藥法,采取有效措施解決以上問題。
對此,意見從健全中醫藥服務體系、發揮中醫藥在維護和促進人民健康中的獨特作用、大力推動中藥質量提升和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促進中醫藥傳承與開放創新發展、改革完善中醫藥管理體制機制等六個方面提出了20條意見。
值得注意的是,在“改革完善中醫藥管理體制機制”方面,意見提到“研究取消中藥飲片加成相關工作。”業內認為,這或意味著中藥價格迎來規范化時代,對病人來說受惠會更多。
早在2015年5月,我國發布的《關于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明確,破除以藥補醫機制,試點城市所有公立醫院推進醫藥分開,積極探索多種有效方式改革以藥補醫機制,取消藥品加成(中藥飲片除外)。
我國醫院藥品加成制度曾規定,醫院可以在藥品批發價基礎上加成15%,中藥飲片加價率控制在25%以內。據悉,2013年,廈門全面取消藥品(含中藥飲片)加成;2016年,經市醫改專題會議研究,確定中藥飲片加成比例13%,于2016年8月1日起執行。該市衛健委考察了省內外各地市中藥價格的政策,認為有必要將中藥飲片加成比例恢復到25%,經與市醫保局多次協商后達成一致意見。
由于中藥飲片的調劑復雜,并且中藥人力成本也是一大問題,取消加成無異于抽走了中醫利潤支撐。鑒于此,多地在進行藥改時,對中藥飲片取消加成都有所考量,具體實施方案中并沒有取消中藥飲片加成。
然而,由于其他藥品加成取消,處于相對弱勢地位的中藥會受到一定的沖擊,醫院對中藥材使用量可能也會隨之下降。
對此,有業內認為,對于中藥材行業來說,不取消中藥飲片價格實際上并不算好消息,相反由于市場需求量減少,短期內可能會加劇如今中藥材行業的低迷狀況。
本次意見除了研究取消中藥飲片加成相關工作以外,還明確提出,要以臨床價值為導向,以中醫優勢服務、特色服務為重點,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機制。對此,業內猜測,該項舉措或是希望通過中醫服務等形式彌補醫院因取消中藥飲片加成造成的損失。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