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級3D打印主要運用于在工業新產品設計,試制及快速打印成型;創意產品和玩具模型克隆;醫療行業人體器官;醫療器械打印;建筑模型制作;教育、科研、軍事等領域。
也許在我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并不能夠輕易接觸到工業級的3D打印機,但是隨著3D打印技術的飛速發展,它們已經越來越多地應用在設計和工業制造上,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每一天。國內諸多3D人像定制企業正是使用了基于3DP技術的石膏3D打印機;3D打印廠商為汽車制造行業提供3D打印服務,甚至定制3D打印機用于汽車模具制造和組件生產。
另一方面,工業型3D打印機代表著最前沿的3D打印技術,在工業機型上新技術總是能最快地轉化為生產力實現商業價值,從而反向地推動3D打印技術的發展;這樣一來在消費領域,更先進、更好用的3D打印機也會被更快地推出。我們有理由對工業級的3D打印機給以持續的關注。
工業3D打印機與民用的完全不同。工業級的產品為例達到不同的目的,使用了多種多樣的技術,就是為了快速成型生產,雖然3D打印成本高,但是其附加價值更高,這是他們存在的價值所在,并且已經存在三十年了。
具體應用領域包括:
1.工業制造:產品概念設計、原型制作、產品評審、功能驗證;制作模具原型或直接打印模具,直接打印產品。3D 打印的小型無人飛機、小型汽車等概念產品已問世。3D 打印的家用器具模型,也被用于企業的宣傳、營銷活動中。
2.文化創意和數碼娛樂:形狀和結構復雜、材料特殊的藝術表達載體。科幻類電影《阿凡達》運用3D 打印塑造了部分角色和道具;3D 打印的小提琴接近了手工藝的水平。
3.航空航天、國防軍工:復雜形狀、尺寸微細、特殊性能的零部件、機構的直接制造。
4.生物醫療:人造骨骼、牙齒、助聽器、假肢等。
5.消費品:珠寶、服飾、鞋類、玩具、創意DIY 作品的設計和制造。
6.建筑工程:建筑模型風動試驗和效果展示,建筑工程和施工(AEC)模擬。
7.教育:模型驗證科學假設,用于不同學科實驗、教學。在美國的一些中學、普通高校和軍事院校,3D 打印機已經被用于教學和科研。
8.科學研究:美國德雷塞爾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對化石進行3D掃描,利用3D打印技術做出了適合研究的3D模型,不但保留了原化石所有的外在特征,同時還做了比例縮減,更適合研究。
9.文物保護:博物館里常常會用很多復雜的替代品來保護原始作品不受環境或意外事件的傷害,同時復制品也能將藝術或文物的影響更多更遠的人。
10.食品行業:研究人員已經開始嘗試打印巧克力了。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很多看起來一模一樣的食品就是用食品3D打印機“打印”出來的。當然,到那時可能人工制作的食品會貴很多倍。
11.個性化定制:基于網絡的數據下載、電子商務的個性化打印定制服務。
(審核編輯: 智匯小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