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物醫藥技術不斷突破,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快速發展。近年來,中國生物醫藥產業規模持續增長,生物醫藥產值占醫藥產業的比重持續上升。2018年,我國批準上市新藥48個,其中抗癌新藥18個,比2017年增長了157%。
但是生物醫藥行業也是對政策依賴度較高的行業,近幾年行業劇烈變革的背后多摻雜著政策的身影。無論是注重創新研發,還是下沉到基層市場,生物醫藥行業發展都是順應政策趨勢而為。
面對政策的影響,面對競爭的加劇,生物醫藥企業需要立足自身實際,找準定位,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切不可盲從。
據了解,在發展過程中,一些企業正在不斷結合自身特點尋找自己的發展方向。如齊魯制藥、正大天晴等以研發見長;天士力、白云山等嘗試向大健康領域擴展;上海醫藥獲取拜耳健康“白加黑”等品牌藥在中國的商業運作權;濟民可信通過“毛利保底+增量分成”、“虛擬股權”等營銷激勵機制完善隊伍建設;復星醫藥等借助資本的力量加速發展。
通過對發展形勢的不斷摸索,一些企業在生物醫藥領域發展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與成績。如恒瑞醫藥多年來專注研發,是典型的研發驅動型企業,2012年至今累計研發投入近百億元。其中從2019年前三季度數據來看,恒瑞醫藥依舊以28.99億元的研發費用在A股醫藥生物上市公司中排名靠前,研發費用占總營收的比進一步增長至17.11%。
持續高額的研發投入,使得恒瑞醫藥實現由仿到創、從國內到國外的發展,并逐漸形成自身業績增長的良性循環。據三季報數據,2019年前三季度,恒瑞醫藥實現營業總收入169.45億元,同比增長36%;實現歸母凈利37.35億元,同比增長28.26%,繼續維持穩定的增長速度。
另外,復星醫藥在發展過程中也將創新視為企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據悉,復星醫藥在全球范圍內有效配置創新資源,以科技創新為驅動打造自身的產品和服務。在研發創新方面,復星醫藥“以中國動力嫁接全球資源”,積極探索多種形式的國際合作。同時,其與專業領域全球領軍企業合作在中國設立合資公司,如與細胞免疫治療領域全球領軍企業Kite Pharma在上海成立合營公司,合作研發CAR-T細胞免疫治療技術等。此外,復星醫藥還直接引進科學家或技術團隊內部孵化,如復星醫藥的生物藥平臺復宏漢霖、化學創新藥平臺復創醫藥、復星弘創等。
從研發創新的角度來看,藥品研發通常周期較長,且前期投入較高,藥企不能盲目投入,可以考慮許可引進、研發外包等方式。此外,中小企業也可以選擇與大型跨國企業合作等方式實現自身增長。總之,醫藥生物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要綜合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在自身能力范圍之內做選擇,切不可盲從。
據了解,生物醫藥產業作為高精尖領域,國家的扶持政策顯得十分重要,而生物醫藥行業又是對政策以來非常高的行業。據悉,從扶持政策內容來看,深圳、成都和蘇州的扶持支撐體系是做得較為全的,涵蓋了對公共平臺、臨床資源、第三方機構、機構資質、金融服務和行業協會等方面的支持,值得其他要重點發展生物醫藥產業的城市地區借鑒。盡管受到國家政策的庇護,但是企業投身生物醫藥領域也需要結合自身情況,合理投資。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