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打算在春節期間大有作為的餐飲業,卻來了一次“精確打擊”,餐飲企業紛紛“觸網”,成為受影響非常大的行業之一。近期,各地陸續傳出了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餐飲企業恢復營業的消息。誠然,有業內人士表示,“此后餐飲行業也將會面臨一次大洗牌”。就此,餐飲業該如何提高“免疫力”,度過艱難時期呢?
2020年對餐飲行業的沖擊無論是在沖擊面,還是沖擊力上都產生很大的影響。前不久發布的一份報告估算,受此次影響,餐飲零售業僅在春節7天內的損失就可能高達5000億元。也有一火鍋店表示,假設停業15天,它的營業收入損失將高達50多億元。有業內人士認為,“在現金流高度緊張的情況下,行業會面臨一次大洗牌,一些餐企或可能只能維持2至3個月”。
目前,大多數餐企認為全年營業額會發生腰斬,認為全年營業額將下降40%以上的占比59%,僅有3%的企業比較樂觀,認為全年營業額下降20%以下。對此,餐飲業該如何提高自身“免疫力”,度過困難時期呢?
據了解,有努力求生的餐飲企業紛紛轉戰線上業務以“自救”,提高自身“免疫力”,而餐企提高自身“免疫力”的主要方式,是關閉堂食,發力外賣。
在特殊時期期間,餐企不斷探索發展線上外賣、推動半成品速食生產等新形式,進一步推進新餐飲與新零售融合發展,外賣成餐飲行業“救命稻草”。另外,2019年外賣市場收入占到餐飲市場收入的15%左右,此后外賣市場也迎來更多機會,而電商、新零售與餐飲融合或將成為未來發展方向。
目前,外賣成為餐飲行業“救命稻草”,但是餐飲商家更應該抓住這次契機實現線上化轉型,而不只是在特殊時期將外賣作為臨時工具。就餐飲行業來說,近年來,人工成本、店面租金、物業等線下經營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對于餐飲企業來說,做好線上業務就可增加經營半徑,同時外賣做得好在選址上可不局限于熱點商圈,大幅降低房租成本。
除此之外,餐飲企業依托外賣“自救”,提高自身“免疫力”的同時,還要解決適應市場需求,調整產品結構,例如半成品菜。在特殊時期,不少新生代餐館和電商平臺也在半成品菜肴上下起了功夫,許多餐館開始把更多特色菜品制成半成品售賣,不少半成品菜外賣銷量甚至超過成品菜外賣。
實際上,同發達國家日本相比,我國半成品食品市場還不成熟,但受到生活節奏、工作節奏和“廚房小白”,以及“懶人經濟”流行催生影響下,半成品菜在國內市場或將有大發展。
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家庭戶均消費半成品菜的市場規模大概只達到日本2004年家庭戶均消費的5%。可見,未來市場消費增長空間大,這也不失為餐飲企業度過困難時期發力的一個方向。
無疑一部分早早布局外賣及“半成品”外賣銷售的餐飲商家已開辟出一條止損新路徑。許多餐飲企業依托外賣“自救”,度過艱難時期,但是在一些從業者看來,真正的挑戰在復工之后,或將帶來餐飲業的一次洗牌。因此,餐飲企業要繼續創新線上、線下互動模式謀求餐飲業發展新途徑,加快電商、新零售與餐飲融合,實現線上線下突圍。
(審核編輯: 智匯婷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