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4.0”是德國政府旨在將信息通信技術同傳統制造技術進行深度結合以保持制造業世界領先地位的一項發展戰略,將對全球制造業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被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這一戰略或概念自提出以來,在短短幾年時間內經過討論和實踐檢驗,實施路徑日漸明晰。盡管“工業4.0”正從概念變為現實,越來越多的企業愿意了解和嘗試使用“工業4.0”技術,然而全面實現“工業4.0”目標依然任重道遠。“工業4.0”代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是產品生命周期內全價值鏈的組織和控制的一種新水平。在“工業4.0”條件下,人、物品和系統相互聯接,從而形成有活力的、實時優化、具有自我組織功能、跨企業的價值附加網絡。這種網絡能夠根據成本和資源消耗等不同的標準進行優化。
“工業4.0”既是進化也是革命
就其本質而言,“工業4.0”是傳統制造技術同信息通信技術的融合,從而使得生產變得更具彈性、更加智能,互聯的程度更高、效率更高。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工業4.0”只是數字化生產的延伸,這也是越來越多業內人士將“工業4.0”視作進化的根本原因。
瑞士ABB集團首席執行官史畢福指出,“工業4.0”并非憑空出現,而是在數字化時代快速和持續的進化,而ABB集團幾十年前就開始了數字化。與此同時,史畢福認為,“工業4.0”同之前的三次工業革命不同,前三次革命都發生在工廠內部,而“工業4.0”將給全生產的全價值鏈帶來變革,當物、服務和人都相互聯接之后,全價值鏈上的生產率都將得到真正的提高。
雖然“工業4.0”并非是單一技術突破為特征,但是“工業4.0”產品的開發,銷售以及其應用后帶來的影響都具備多種革命性特征。
據德國博世集團互聯工業創新小組負責人斯特凡·阿斯曼介紹,在“工業4.0”解決方案的開發過程中,將IT和機械等不同領域的專家集中在一起相互合作是一個挑戰。
博世集團是“工業4.0”產品和解決方案的提供者,同時也是應用者。其應用“工業4.0”技術的工廠已經顯示出令人鼓舞的效果。阿斯曼介紹說,博世能向客戶展示其內部測試的具有說服力的數據,比如說應用了“工業4.0”技術之后,物流方面減少了30%的倉儲,物流工作人員的生產率提高了10%。在博世的一個規模較大的工廠內,應用了“工業4.0”的能源解決方案之后,每年僅電費就能節約100萬歐元,而“工業4.0”方面的投資一年內就能收回。
德國西門子公司首席技術官指出,“工業4.0”技術的應用將給企業帶來三個維度的優勢。首先,“工業4.0”技術的應用將使得生產過程變得更加透明,從而減少浪費,提高效率,結果必然是勞動生產率會得到提高。其次,或許是更重要的一點是,產品的研發周期將大大縮短。對于越來越多的產業而言,研發周期也被稱為“利潤周期”,誰最先將想法變成產品就能最快營利,因此研發周期對企業而言至關重要。另外,“工業4.0”將使得生產的彈性大大增加。過去只有少數人才能消費的個性化定制產品將因為“工業4.0”技術的應用而變得更便宜,從而為更多的人接受。
在未來競爭中,“工業4.0”技術的重要性可見一斑。阿斯曼說:“在我們看來,這(工業4.0技術)是未來企業必須擁有的技術,那些不愿意認真去研究‘工業4.0’并嘗試使用相關技術的企業未來將面臨很嚴重的危險。”
雷聲大雨點有點小
雖然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意識到“工業4.0”技術的重要性,然而在實際應用方面,德國企業卻顯得“雷聲大”而“雨點小”。德國機械設備制造業聯合會去年10月發布的意向研究結果表明,德國中小企業在應用“工業4.0”技術方面要落后于大企業。
該研究旨在通過對德國機械工程企業的調查,獲取德國機械工程企業應用“工業4.0”技術的意愿和能力情況。針對431家德國企業的調查結果顯示,德國工程機械行業普遍認為“工業4.0”是利大于弊的積極事物。90%的企業都認為“工業4.0”有助于其在市場競爭中獲得領先地位,
結果顯示,57.2%的參與調查企業表示他們企業已經有工業4.0項目。其中20%的企業表示正積極努力開發應用“工業4.0”解決方案。另有三分之一的受訪企業表示聽說過,但還沒有采取行動應用“工業4.0”技術。僅有9%的企業表示不太清楚“工業4.0”的概念。在應用“工業4.0”技術的程度方面,12%的機械和工廠工程企業表示他們是“先行者”,另有20%表示他們是“跟隨者”,46.5%的企業表示自己還是“觀察者”。根據該研究得出的結論,人員和資金是德國企業在應用“工業4.0”技術方面面臨的主要問題。
未來面臨多重挑戰
截至目前,德國除了博世、西門子以及其他一些大型車企等之外,絕大多數中小企業在“工業4.0”技術的實際應用中都處于相對落后地位,這與“工業4.0”自身的特性密不可分。
首先,由于企業生產情況各不相同,完整的“工業4.0”解決方案通常都是針對用戶情況量身打造,這就給解決方案或者產品的開發帶來了極大難度。其次,由于“工業4.0”沒有普遍適用的“標準”產品,其銷售同傳統產品的銷售相比更加復雜。
德國機械設備制造業聯合會“工業4.0”項目發言人弗蘭克·布呂克納指出,中小企業認識到“工業4.0”或將給他們帶來新的商業模式,提高生產率,以有競爭力的價格生產個性化產品以及在類似德國的高收入國家確保工作崗位等好處。與此同時,中小企業對于一些問題依然存疑,比如由于信息安全或者標準等因素,在“工業4.0”方面的投資安全問題、經濟回報問題、有資質的雇員數量短缺問題以及法律問題等。
布呂克納認為,“工業4.0”的全面推廣應用在當前并不成熟,因為想要通過購買的方式應用“工業4.0”解決方案幾乎是不可能的。“工業4.0”只是一個愿景,通往“工業4.0”卻是一個逐步進化的過程,最終實現預計需要10到15年時間。
(審核編輯: 智匯胡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