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浙江大學宜賓臨港研究生社會實踐基地”揭牌暨“浙江大學專家臨港行”啟動儀式在宜賓臨港開發區隆重舉行,標志著臨港實現校區互動融合發展的有益探索,標志著臨港與浙江大學合作邁入更高的臺階。
在全省建設先進制造強省的關鍵時期,2016年浙江大學專家對話臨港產業發展論壇舉行,通過思想的交流和智慧的碰撞來把握臨港產業發展的脈搏,共同探討臨港產業集群培育,助力打造臨港新的經濟增長極。
記者從論壇中了解到,宜賓臨港無人機項目預計7月完成生產設備的安裝與調試,8月試生產。
專家對話產業發展為臨港發展“把脈”
先進裝備制造產業作為臨港開發區的核心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如何?在18日的浙江大學專家對話臨港產業發展論壇上,各位專家學者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根據宜賓確立的打造重大裝備機械制造基地的產業定位,宜賓臨港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童叔剛表示,臨港作為大力發展先進裝備制造產業的核心區,將以發展高端智能裝備制造、汽車零部件及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裝備、低空裝備及海空裝備為主。
“臨港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優勢突出,目前該開發區的發展思路清晰、定位明確、政策保障體系完善,為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互聯網金融學院院長、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省政府咨詢委員、浙江省國際金融學會會長金雪軍先生認為,產業發展需要優質的龍頭企業作為引領,臨港已經引進了好的龍頭企業,具備引領條件。產業發展需要好的地理位置,目前,臨港已具備良好的環境條件、配套,形成了良好的產業鏈條。
面對企業提出的如何更好地發展新能源汽車問題,專家表示,未來趨勢,不僅要靠市場和政策,還要靠企業的技術,企業基礎設施需要完善。發展新能源汽車的短板就在于充電,新能源汽車充電是一個潛在的市場或者潛在的產業,企業要研究電池的電子材料,要加強和其他企業的合作。
現場專家也對第三產業如何帶動第二產業發展展開了討論,專家認為,三產帶動二產,需要建立合理的聯動機制。
無人機項目落戶臨港年產可達2000架
記者從該論壇上了解到,下一步,臨港重點推進機器人、無人機、新能源汽車、礦山機械、水電發電裝備、通用航空零部件等制造項目,推動裝備制造基地產業和重點企業的發展。宜賓臨港造無人機預計7月完成生產設備的安裝與調試,8月開始試生產。
據了解,該無人機生產商為四川航宇無人機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以生產行業級無人機為主,產品有別于普通消費級市場,主要應用于邊防巡邏、緝毒查毒、森林防火、農藥噴灑、航空影視拍攝、地質測繪、遙感探礦、電力巡線、抗震救災、公共設施巡檢、搜索救援、物資運輸等,還有生產部分消費級無人機。
該項目總投資約50億元人民幣,占地約1800畝,分三期進行,項目全部建成之后,預計年產值約300億元人民幣,年創利稅約84億元人民幣。其中,一期項目占地約300畝,建成投產后可實現年產高端無人機2000架,預計年產值約12億元,年創稅收約1億元。一期項目共分兩個階段實施,其中第一階段在宜賓恒旭投資集團機械制造產業園進行試生產;第二階段在臨港開發區產業園區內摘地建設。
浙江大學航空航天學院無人機系統及控制研究所所長、教授陶偉明認為,無人機的發展制造迅猛,未來無人機的發展巨大。
(審核編輯: 智匯小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