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科技部官網公布《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建設方案》。作為G60科創走廊成員之一,江蘇省蘇州市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4月8日,無錫經濟開發區發布《無錫太湖灣科技創新帶發展規劃(2020-2025)》行動綱領,太湖灣科創帶建設全力鋪開。
此前,江蘇省“十四五”規劃中提及:“積極推動蘇錫常共建太湖灣科技創新圈?!睘槭裁匆ㄟ@個圈?怎么建?蘇南模式如何煥發出科創新篇章?《科技周刊》記者走訪調查。
科創帶怎么就升級成了科創圈?
談及蘇南模式,過往更多是聊經濟,聊環境,此次圍繞太湖共建“科創圈”,倒是新鮮事。2019年,蘇錫常三市以長三角地區8.3%的土地面積,創造出了長三角地區18.9%的GDP,總量38489億元。
早前,太湖灣科技創新圈已有端倪?!疤晨苿搸А庇蔁o錫最早提出。江蘇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無錫于2017年成為全國第13個經濟總量超過1萬億元的城市,然而無錫人均可使用土地面積在江蘇全省最少,國土開發強度卻是全省最高。2017年起,無錫市便醞釀尋找新的增長空間并把目光投向了太湖沿岸。在2018年的一次科技工作會議上,“太湖灣科創帶”的設想明確被提出,2020年9月,這個設想成為無錫的頭號工程。
巧合的是,同年8月,無錫東側的蘇州圍繞坐落于太湖邊的南京大學蘇州校區,規劃了面積達10平方公里的“太湖科學城”。幾乎同時,蘇州召開生產性服務業推進大會,期望推進加快制造業的數字化改造,謀求從“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智造”轉變。
去年11月24日,在無錫舉行的第二屆蘇錫常一體化發展合作峰會上,蘇錫常三市決定“共建太湖灣科創帶”。太湖灣科創帶科創是蘇錫常共同的短板,以國家重點實驗室數量為例,上海目前有21家,而蘇錫常加起來只有4家。共建太湖灣科創帶,契合三地的發展需求。
《蘇錫常共建太湖灣科創帶倡議書》提出,蘇錫常三地將打破行政邊界,建立蘇錫??鐓^域協同創新合作機制,未來太湖灣科創帶將力爭創建成國家級新區。此外,三地科技局將共同推動姑蘇實驗室、太湖實驗室、龍城實驗室等重大科技創新載體平臺資源共享,并且共享各自的中科院納米所、超算中心、石墨烯創新中心等重大創新平臺。
本是一條“科創帶”,怎么成了“科創圈”? 江蘇省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區域創新研究中心主任韓子睿表示,無錫提出的這一科創帶吸引了蘇州、常州的關注和重視,這也代表著蘇南城市科創深度競爭即將展開。
產業落點不同,創新的“路標”相同
任何一座標桿城市的誕生都離不開戰略性、引領性產業的支撐,蘇錫常三地有著不同的產業發展側重點。比如蘇州發展生物醫藥、無錫發展物聯網、常州發展石墨烯等新材料產業,他們共同點是都渴望“創新”;他們的產業落點不同,但創新驅動發展的主方向相同;他們不約而同地瞄向產業落地的世界前沿,“要站就站最高處”。
無錫的落點在產業互聯上,以產業協同帶動一體化,以一體化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自2020年以來,無錫參與簽署了《共建長三角產業合作區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蘇錫常一體化發展合作備忘錄》,加快融入長三角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協同發展新格局。
無錫市工信局相關人士介紹,在江蘇省有超過500家配套采購企業,其中無錫市就有近300家。在物聯網、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優勢產業領域,無錫已成突進之勢。目前,無錫3000家物聯網企業涵蓋關聯芯片、感知設備、網絡通信、智能硬件和應用服務等,形成強有力的鏈式協作。
既在太湖灣科創圈,又在G60科創走廊,蘇州的產業落點是什么?韓子睿表示,將生物醫藥作為一號產業發展的蘇州,近期獲批建設我國生物藥領域首個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在當前區域一體化發展背景下,蘇州更有機遇和條件整合周邊科創資源,牽頭聯合生物醫藥產業鏈上下游戰略科技力量,扛起承擔國家重大攻關任務的使命。目前蘇州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已見成效,蘇州工業園區與北京中關村、上海張江共同列入國家“第一梯隊”,計劃在2025年集聚生物醫藥企業達6000家,產業規模突破 4000億元。
提到石墨烯,首先想到常州這片“東方碳谷”,它正孕育出產業新“烯”望,為城市創新發展注入新鮮動力。全球首條單層石墨烯噸級生產線、全球首款石墨烯手機電容觸摸屏、全球首款石墨烯重防腐涂料……近年來,常州石墨烯產業從無到有,快速生長,誕生了多項首創之舉。
常州為何與石墨烯結下不解之緣?常州石墨烯小鎮建設領導小組專家告訴記者,常州本身具有強大的產業基礎作為支撐,近年來又非常重視科創,因此,抓住機遇建設石墨烯產業是順勢而為。這之中,最大的功臣要屬江南石墨烯研究院。2011年,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在常州成立,這也是全球第一家專業從事石墨烯材料研發和產業化的新型研發機構。以西太湖科技產業園為主陣地,常州的石墨烯產業化之路由此開啟,優惠政策與扶持力度,也吸引人才紛至沓來。
建好太湖灣科創圈,既要錯位也要協同
蘇錫常共建太湖灣科創圈,有什么用意?“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經濟發展的空間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表n子睿認為,蘇錫常共建太湖灣科創圈,以城市群為單位推動區域內創新鏈條各環節強強聯合聯動,破除城市間科技創新的制度壁壘,有利于更好把握經濟發展的新趨勢、形成蘇錫常都市圈參與全球創新競爭的新合力,對全面建成全球一流品質的世界級創新型城市群具有重要意義。
如何打造好這個科創圈?韓子睿表示,首先力量要整合,姑蘇實驗室、太湖實驗室、龍城實驗室等重大科技創新平臺要探索聯建機制,要引導蘇錫常產業鏈創新鏈優勢力量組建創新聯合體,合力打造江蘇科技創新“高峰”。其次,要素要流動,技術、成果、人才、資金、數據等創新要素的配置不能有障礙,尤其是該由市場決定的各地政府更不能“插手”干預,科技企業、創新人才自由流動集聚的意愿要充分尊重。最后,政策要統一,支持科技創新的各類政策方向、標準、力度等要基本一致,不能讓創新主體在蘇錫常之間“貨比三家”,可探索以太湖灣科創圈為整體出臺創新驅動發展的政策,形成更具競爭力的資金舉措疊加效應。
當然,建設太湖灣科創圈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吧虾撔沦Y源對蘇錫常的溢出效應不夠強、政府對創新資源的對接和引領需加強、上海對太湖灣的虹吸效應、醫院與高校資源缺乏、同質化發展等問題亟待解決?!表n子睿表示,上海作為長三角區域的龍頭城市,對周邊城市發展的影響天然存在。太湖灣科創圈在建設過程中,一方面,要與上海在發展領域上有所錯位,選擇產業基礎扎實、特色優勢鮮明、自主可控水平高的領域,聚力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另一方面,與上海領域相同的則要在功能上有所協同,充分用好上海的創新能級和國際化資源,努力建設高精尖產業承載區。
在創新資源吸引上,無錫市因地制宜,精準發力,與科研院所之間開展 “一所一策”的合作模式。2018年無錫市與公安部交科所簽署了“一所一策”合作,全國首條自動駕駛測試高速公路封閉環境在無錫建成。 2019年,無錫市又與中國船舶702所進行了“一所一策”合作,推動生態技術方科研方向發展?!拔覀兿胪ㄟ^‘一所一策’合作,把這些科研院所豐富的科研成果在無錫就地轉化,實現一個比較好的產學研合作?!睙o錫市科技局副局長陳涵杰介紹道。
躋身GDP“萬億俱樂部”后
南通啟動沿江科創帶建設
近三個月來,2020年度新晉“萬億俱樂部”城市均開始尋找新的突破方向,以謀發展接續力量。4月初,俱樂部成員之一南通召開創新發展大會,正式成立科技創新委員會,并首次提出南通市沿江科創帶建設。
南通創新委剛成立,就承擔了南通首個重大創新發展戰略項目——南通市沿江科創帶建設。這一戰略項目最初在今年的南通兩會期間被提出,最近已專門成立沿江科創帶領導小組,由市領導擔任組長,該小組辦公室與創新委辦公室均設在南通市科技局。
此次會上印發《南通市沿江科創帶建設實施意見》,以各地聚力打造一個科技創新集聚區的方式,形成“一核、四區、多園”的發展格局。“一核”即南通創新區,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科技創新資源集散地;“四區”則是南通高新區、海安高新區、如皋高新區、南通市北高新區,重點建設科創資源集中承載區;“多園”指的是蘇錫通科技產業園區、如東經濟開發區、南通國際家紡產業園區、通州灣江海聯動開發示范區等,建設各具特色的創新經濟發展引領區。
未來,南通謀劃與沿江城市一起,依托長江黃金水道,打造更大范圍的科創帶,這也是對去年科技部《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發展規劃》的落實。在創新方面,南通還有更多考慮,未來將充分鏈接上海國際科創中心、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等,主動融入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
(審核編輯: 小王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