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港口重型裝備制造行業的知名企業,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振華重工”)近年來在全球岸邊集裝箱起重機市場占有率超過70%,全球市場份額連續22年占據第一。
近日,《經濟參考報》記者來到振華重工參觀采訪。走進振華重工長興分公司流動機械集控中心辦公室,9塊顯示屏組成的監控液晶屏正顯示著整個廠區的地圖,每臺流動機械的實時位置與運行狀態一目了然。只需一系列簡單的“下單”操作,30秒內處于“空閑”狀態的車輛就能迅速地“接單上車”。這正是長興分公司設計研發的流動機械智能調度管理平臺。
“公司長興島廠區現有647輛工作車輛,通過智能管理系統調度后,車輛燃油成本年均節省大約24%,人員節省大約10%。”振華重工設備基建部調度運輸處處長許鵬介紹。
事實上,在振華重工的廠區,隨處可見以智慧化的方式生產智能化的產品。在智能導引車(IGV)調試場地,一排橙色小車正在來回穿梭,IGV如何實現無人駕駛引起了記者的關注。據悉,該批IGV是振華重工為粵港澳大灣區首個自動化碼頭廣州南沙四期自動化碼頭全球首創,創造性地采用了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激光雷達SLAM、視覺SLAM以及多傳感器融合定位技術,讓IGV可化身靈活的“搬運工”,在碼頭堆場間自由穿梭。目前,該項目首批岸橋、軌道吊以及IGV均已運抵南沙四期自動化碼頭現場,正在開展調試工作。
在鋼箱梁智能制造車間,記者看到振華重工的鋼箱梁自動化焊接采用了單面焊雙面成型新工藝進行板面拼接,整個過程擯棄了傳統繁瑣的焊接工序,只需要焊接一面焊縫便可成型,不再需要翻轉鋼板,對反面焊縫進行碳刨清根、再次焊接,就像民間傳統工藝“雙面繡”,焊一面,可以雙面成形,大大提高了焊接效率。
另外,位于南通振華重裝的橋梁U肋板單元焊接機器人工作站,通過焊縫智能化跟蹤技術機器人可完成所有焊接工作,實現了自動化焊接。
近年來,振華重工正進行“五大轉型”:從中國制造轉向中國創造;從賣產品轉向賣精品(技術);從賣設備轉向賣系統;從賣硬件轉向賣軟件(服務);從2.0時代的生產模式、管理模式、商業模式轉變為4.0時代的新模式,實現研發、制造、管理和服務的一體化、精密化、綠色化、智能化。
“未來,振華重工將著力開展智能制造轉型頂層規劃,圍繞過程智能、裝備智能兩大核心要素,以高效率、低成本、短周期為目標,實施透明化的生產計劃與過程管控,持續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打通市場營銷、研發設計、加工制造、交付及售后服務等價值鏈流程的數據和信息,建立起高度柔性、全局協調、快速反應機制,打造符合振華特色的智能制造新模式。”對此,振華重工相關負責人表示。
(審核編輯: 小王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