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對于 “未來已來”的最好注解,恐怕就要數VR行業了,對于這個在現實世界之外開辟出的虛擬世界的未來,無論如何強調也不過分,而圍繞VR的創業投資熱情也自然水漲船高。
2014年,VR領域的全球投資金額達到20億美元,開了資本先聲;進入2015年,更多投資集中在硬件領域;當眾多設備商分別完成融資后,今年的投資界開始更多把錢轉移到VR內容上。業內有言論稱,只要把VR內容這塊短板補上,明年就會有飛速的發展。
誠然,資本的熱捧把VR推到了風口,但如果說VR元年已經到來,恐怕還為時過早。戴上VR,就是另外一個世界,但是同樣的,摘下VR的時候,還是不得不面對一個略顯尷尬的現實情境:拋開技術實力本身,資本最終需要向“錢”看。像《無間道》里的經典天臺戲碼一般,“其實VR很好”,但是,“誰知道?”
VR內容業務面向誰?B端還是C端?That is a question
自2014年起,VR內容就開始向各個行業滲透,目前產業鏈條已具雛形。幾乎每一個垂直領域與VR的結合都擁有巨大的市場想象力;其中,地產、旅游等幾個行業與VR的結合,更是率先開啟了商業化道路,展現出可觀的盈利空間。
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和深耕,如今很多VR內容公司在B端業務上都已經積攢了充分的行業經驗,對于其中發展比較成熟的一波來說,B端業務已經可以做到信手拈來。誠然,B端業務有更好的現金流,但是,創業道路好比一條獨木,拼的是速度,更拼一股“人無我有”的狠勁兒。
深入了解過超過200個VR領域項目的以太資本高級投資經理林文欣,對此深有體會,“對于VR內容而言,如果只守著B端的一畝三分地,卻錯過了更廣闊的C端業務時點,就很難在競爭中殺出重圍、很快會面臨原本豐厚的利潤被日趨激烈的競爭攤薄的窘境,最終難逃被市場淘汰的命運。”因此,在VR內容普遍聚攏在B端的同時,很多創業者和投資人都意識到,面向C端市場的VR內容會是未來的研發趨勢。
大勢不可逆。To C當前,國內的VR內容創業公司最重要的任務無疑是迅速開拓市場、積累用戶,而非死抓著短期盈利不放。因此,以太資本林文欣強烈建議志存高遠的創業者不要讓自己被項目捆縛住,最終眼睜睜地看著歷史機遇期與自己擦肩而過。
例如VR游戲內容制作團隊(投資人口中的游戲CP),如果一直為別人做定制、做外包,內容的自主性和創意就難免較低,一個月兩三款拼數量地開發低質量游戲供給低端體驗店也是大忌。而在渠道逐漸成熟之前,獨家代理也會帶來巨大的風險,萬一渠道方出了問題,自己精心開發的作品就沒有被市場認識的機會。
VR視頻領域也是一樣。以太資本林文欣分析稱,由于VR內容極度稀缺,面向B端的VR視頻拍攝的利潤一度非常豐厚,而今年五六月份起已逐漸出現下降趨勢,除世界頂級水平的團隊之外,普通水準團隊拍攝面向商家的VR視頻已漸成紅海。
確實有目光長遠的公司創始人早早預料到了這一點,例如維思維爾,去年起步于VR拍攝To B業務,憑借高水平和稀缺程度賺了個盆滿缽滿,但在今年年初紅利期尚未消退時,創始人戎英杰毅然決然宣布放棄做To B,全力做To C,瞄準明星粉絲轉化這塊兒市場,開發VR視頻播放器——VR播播。
據悉,不同于市面上已有的聚合內容的VR視頻APP,VR播播主打原創內容,匯聚了不少維思維爾的自制VR內容,例如新聞脫口秀節目《大宇播報》、吃喝玩樂節目《我的視界》等。9月10日即將開場的全球首場VR互動直播By2歌友會,就由維思維爾獨家策劃舉辦并將在VR播播上獨家直播。
在目前終端出貨量未突破千萬級的情況下To C VR內容公司如何突破變現困局?
維思維爾的策略是:明星培育市場,IP導流。
以維思維爾為代表的一類“野心”較大的公司不滿足于服務VR硬核用戶,而是希望把泛VR用戶發展為VR用戶——維思維爾的創始人戎英杰稱,“不能吸引普通用戶進入VR的內容不是好內容,作為一家To C的內容公司,應當讓更多人進入到VR世界”,而圍繞這一目的,VR娛樂和VR體育無非是最佳的選擇。
國際市場上,VR直播獨角獸級別的NextVR曾直播科比NBA謝幕戰,又與??怂贵w育簽訂了5年期合作協議,后者擁有世界職業棒球大賽、代托納500汽車賽,以及2017年超級碗等體育賽事的轉播權,這意味著在獲取眾多版權后,NextVR將進一步對VR體育直播領域實施“壟斷”。
但是,VR體育賽事雖用戶規模巨大,但媒體對體育賽事的直播權是一個十分復雜的事情,對資源壁壘要求極高。而反觀國內小玩家市場,VR娛樂則無疑是又一突破點。因此,用明星培育市場,將億萬級的明星粉絲轉化為VR用戶,是一條可行的思路。
“從前追星要受到經濟能力限制,很多人沒有錢或者沒有渠道去購買高額的演唱會門票,很多人受時間或者空間的限制,不能到現場去看自己喜歡的明星。但試想,如果坐在家里帶上VR眼鏡即可擁有在現場的體驗,感受現場熱烈的氣氛、攢動的人頭、距離自己的偶像不過10米、5米的距離。這個吸引力無疑是巨大的?!本S思維爾的創始人戎英杰稱。
“因為追星誤打誤撞走進了VR的世界,一部分用戶流失了,但在持續優質的內容和不錯的用戶體驗下,一定會有一部分留下來。假設一場周杰倫的VR演唱會,保守估計有數十萬人同時在線觀看,而其中有十萬用戶從非VR用戶變為VR用戶,對行業的推動作用都是巨大的。”
按照戎英杰的這個思路,除了今年9月的BY2演唱會,維思維爾到2017年底還將舉辦200場VR演唱會,現場、VR播播和APP聯動,并致力于增強互動體驗。
虛擬現實的成功之道,無外乎虛擬與現實的和解、技術和資本的彌合。資本寒冬下,“賠本賺吆喝”的產品模式已經不再可行,產品的盈利能力才是關乎一家公司生死存亡的關鍵之道。虛擬照進現實的征途,已經啟程。
(審核編輯: 智匯胡妮)
分享